[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功能空调滤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0063885.8 申请日: 2019-01-15
公开(公告)号: CN209735341U 公开(公告)日: 2019-12-06
发明(设计)人: 徐明;栗顺;唐昌武;王淼;李胡广;李志恒 申请(专利权)人: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D53/86 分类号: B01D53/86;B01D53/02;B01D46/00;B03C3/017;B60H3/06;B32B9/04;B32B27/36;B32B9/00;B32B27/32;B32B5/02;B32B27/06;B32B3/24;B32B33/00
代理公司: 22103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张建成<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地址: 130000 吉林*** 国省代码: 吉林;2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过滤效率 本实用新型 防霉 风阻 去除 甲醛 多功能空调 防霉抗菌层 高过滤效率 活性炭滤芯 活性炭吸附 气态污染物 长效抗菌 大颗粒物 多层结构 过滤效果 静电吸附 抗菌功能 纳米微孔 汽车尾气 悬浮颗粒 保护层 催化层 低风阻 高效层 冷触媒 吸附层 粘合 花粉 车内 初效 风量 抗菌 滤芯 催化 异味 粉尘 分解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空调滤芯,是由防霉抗菌层、初效层、催化层、吸附层、中效层、高效层和保护层从左至右粘合在一起构成;本实用新型采用防霉抗菌、纳米微孔活性炭吸附、静电吸附、冷触媒催化、长效抗菌技术,采用多层结构,将多种过滤效果集于一体,能够高效去除车内粉尘、大颗粒物、花粉、异味、PM2.5等悬浮颗粒,分解去除汽车尾气、甲醛、TVOC等气态污染物,兼备防霉抗菌功能。在风量为500m3/h条件下,风阻小于80pa;PM2.5 240秒过滤效率大于90%,甲醛480秒过滤效率大于85%,TVOC 480秒过滤效率大于90%;同等过滤效率情况下,风阻大幅降低,达到目前市场活性炭滤芯的50%以下。本实用新型具有高过滤效率、低风阻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整车零部件开发领域及环境治理领域。空调滤芯在保证空气流量要求的前提下,对进入室内的空气中的污染物物进行过滤,以达到清洁室内空气的目的。本专利采用全新空调滤芯技术方案,高效过滤PM2.5,分解汽车尾气、甲醛、TVOC等气态污染物,为室内提供洁净空气环境,可广泛应用于车内、室内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人们对车内空气质量关注度显著提高。随着工业化发展及城镇化规模的迅速扩展,大量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中,随着汽车内部装饰材料的快速发展应用用,也带来了甲醛、TVOC等车内污染问题,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在内、外部环境双重影响下更加严峻。车内空气污染不仅会刺激感官,还会对人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车内空气污染源主要有悬浮颗粒污染物(粉尘、大颗粒物、PM2.5、细菌、病毒等)和气态污染物(汽车尾气、甲苯、TVOC等),由于车舱是小体积密闭环境,污染物对人身健康危害也被进一步放大。

空调滤芯不仅是阻挡汽车外部污染空气的屏障,同时也能对车内空气进行过滤、净化。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空调滤芯大多采用多孔滤网或活性炭进行吸附,有普通滤芯、PM2.5滤芯及活性炭滤芯三种型式,存在无法过滤细菌、霉菌、病毒、不能长效去除汽车尾气、甲醛、TVOC,使用一段时间后自身变为污染源的问题,易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

目前,针对车内空气污染物进行全覆盖处理,市场现有技术方案需采用空调滤芯、主动进气关闭加等离子发生器的组合方案,但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等离子的同时易产生臭氧,过高浓度的臭氧反而会对人体健康有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多功能空调滤芯。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防霉抗菌层、初效层、催化层、吸附层、中效层、高效层和保护层,防霉抗菌层、初效层、催化层、吸附层、中效层、高效层和保护层从左至右粘合在一起;

所述的防霉抗菌层是以有机高分子螯合物为载体,有机高分子螯合物内部络合有银离子,形成微胶囊。表面的银离子首先起到抗菌防霉的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内部的银离子会逐渐向表面迁移,缓慢释放,长效广谱抗菌;所述的有机高分子螯合物选用乙二胺四乙酸(—OOCCH2)2NCH2CH2N(CH2COO—)2

所述的初效层为高强度聚酯支撑骨架,保护滤芯结构,提高产品寿命;所述的高强度聚酯选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所述的催化层为冷触媒催化剂降解层,采用常温催化分解技术,以两性表面活剂、共聚高分子作为反应界面,结合贵金属螯合技术的新一代催化体系,突破了温度对催化效率的限制,形成冷触媒催化剂降解层,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体经过富集、捕获,然后被贵金属因子快速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述的冷触媒催化剂选用载铂纳米二氧化钛。

所述的吸附层为纳米微孔活性炭,纳米微孔活性炭的微孔直径为0.36-1.3nm,纳米微孔活性炭碘值大于1600mg/g,CTC值大于100%,比表面积大于1700㎡/g,采用纳米微孔活性炭吸附技术,高效吸附气态污染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638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