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卧加吊具的转向节吊装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9596.0 | 申请日: | 201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5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顾亚平;王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运良转向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22 | 分类号: | B66C1/22;B66C13/06 |
代理公司: | 31280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龚敏 |
地址: | 200949***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臂 连接梁 吊具 吊环 固定工件 本实用新型 焊接连接 倾斜向下 上螺纹 位置处 转向节 吊装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加吊具的转向节吊装,包括一吊具,吊具包括固定工件尾部的第一支臂和固定工件头部的第二支臂,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通过一连接梁焊接连接,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相互平行,连接梁的两端倾斜向下,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臂的顶部、第二支臂的顶部连接;连接梁上螺纹连接一吊环,吊环位于连接梁长度方向的五分之二的位置处,且吊环靠近第一支臂,第一支臂的高度大于第二支臂的高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加吊具的转向节吊装。
背景技术
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现有的转向节吊装在运输过程不稳定容易对转向节造成损伤影响后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加吊具的转向节吊装,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加吊具的转向节吊装,包括一吊具,所述吊具包括固定工件尾部的第一支臂和固定工件头部的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通过一连接梁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相互平行,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倾斜向下,所述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臂的顶部、所述第二支臂的顶部连接;
所述连接梁上螺纹连接一吊环,所述吊环位于所述连接梁长度方向的五分之二的位置处,且所述吊环靠近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高度大于第二支臂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臂固定工件的尾部能够限制工件翻转,第二支臂固定工件的头部能够限制工件左右摆动,通过卧加吊具能够快速吊装产品,结构安全稳定,使用方便,有效降低操作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吊环的位置靠近第一支臂能够使吊装在起吊过程中保持稳定。
所述第一支臂的内侧设有两个用于对工件尾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且所述第一支臂的表面开设有竖直的条状沟槽。
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件对工件尾部进行限位起到固定作用,开设有条状沟槽能够减轻第一支臂的重量。
所述第二支臂的底部设有对工件头部限位的限位件,所述第二支臂的表面开设有竖直的条状沟槽。
所述吊环包括一底座和一环状体,所述环状体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接梁通过螺钉连接。通过底座能够增加吊环与连接梁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吊环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连接梁设有两段横向的条状沟槽,所述吊环位于两段横向的条状沟槽之间。通过在连接梁上开设条状沟槽能够减轻连接梁的重量。
所述吊环的宽度不大于所述连接梁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所述第一支臂、所述第二支臂和所述连接梁的宽度一致。简化制作工艺,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1、第一支臂;2、第二支臂;3、连接梁;4、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运良转向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运良转向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95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