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管切开用套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56215.3 | 申请日: | 2019-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555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曾西;刘慧丽;王留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李天龙 |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切开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用套管。气管切开用套管包括用于从气管造瘘处插入气管内的外管和用于插入外管并伸入气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与外管活动配合以使内管能够在患者睡眠时插入外管内且在患者清醒时拔出外管,定义外管用于插入气管内的一端为内端,露在气管外部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外管的外端孔口处设有用于与患者颈部外侧挡止配合并固定在患者颈部处以限制外管插入气管深度的外管挡止部,所述内管上设有用于与外管挡止部挡止配合并固定在患者颈部以限制内管插入气管深度的内管挡止部,所述内管用于插入气管内的长度大于外管用于插入气管内的长度,从而适合患者长期带管生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管切开用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发生率较高,该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无创正压通气是改善通气减少缺氧的对症支持方法,然而多数的患者耐受极差,导致治疗失败,且手术方法远期效果不尽人意,对于该综合征尚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际中发现,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并无通气障碍,因此,可以设计一种置入患者气管造瘘内的套管,结合日常护理,使患者带管生存,从而改善通气,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患者长期佩戴的气管切开用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用套管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气管切开用套管包括用于从气管造瘘处插入气管内的外管和用于插入外管并伸入气管内的内管,所述内管与外管活动配合以使内管能够在患者睡眠时插入外管内且在患者清醒时拔出外管,定义外管用于插入气管内的一端为内端,露在气管外部的一端为外端,所述外管的外端孔口处设有用于与患者颈部外侧挡止配合并固定在患者颈部处以限制外管插入气管深度的外管挡止部,所述内管上设有用于与外管挡止部挡止配合并固定在患者颈部以限制内管插入气管深度的内管挡止部,所述内管用于插入气管内的长度大于外管用于插入气管内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用套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从气管造瘘处插入气管并固定在患者颈部,供患者长期佩戴。在患者睡眠时将内管从外管插入患者气管,通过内管帮助患者呼气,保证患者在睡眠状态下的正常呼吸,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在白天清醒状态下可自主呼吸,不会发生通气障碍,此时将内管拔出并将外管的外端孔口堵上,不会影响患者的自主呼吸。另外,外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小于内管插入气管内的长度,仅起到在夜间连通气管与外界的作用,尽量减小外管置入气管内的深度和重量,大大降低患者在清醒状态下的不适感,从而适合患者长期带管生活。
为进一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本方案中所述外管和内管均为与气管形状适配的弧形管;内管的形状方便通过内管引导气流通过,降低患者的不适感,且方便患者夜间咳痰或吸痰。
为方便外管在患者颈部的固定,本方案中所述外管挡止部为设置在外管的外端孔口处的外管凸缘,外管凸缘上设有用于穿装绑带以通过绑带将外管固定在患者颈部的至少两个穿孔。
为方便内管挡止部的设计加工,本方案中所述内管包括内管管体和内管凸缘,所述内管凸缘构成所述内管挡止部。
为方便内管的固定和插拔,本方案中所述外管凸缘上设有朝向内管凸缘凸设的挡块,所述内管凸缘上设有用于避让挡块以将内管插入外管的避让豁口,所述内管管体沿内管轴线转动装配在内管凸缘上,以通过旋转内管凸缘使内管凸缘限制在外管凸缘与挡块之间而将内管固定在外管凸缘上。
为减小外管的体积和重量,本方案中所述外管凸缘的截面为椭圆,各穿孔的连线与椭圆的长轴重合,所述挡块设置在椭圆的短轴上。
为减小外管体积和重量,本方案中所述外管凸缘的截面为椭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用套管的内管完全插入外管内且未固定时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62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