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实验防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4529.X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0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孙熙震;付厚利;王海龙;贾传洋;刘珂铭;张贵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沂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2 | 分类号: | G01N3/02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张红凤 |
地址: | 276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隙试件 三维 后护板 煤岩体 本实用新型 防护装置 卡合方式 容纳室 下护板 右护板 支撑架 左护板 试件 注胶 岩石力学实验 长方体框架 装备技术 敷设 保护膜 前护板 爆裂 护板 卡槽 卡合 注浆 破碎 外部 观察 支撑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实验防护装置,属于岩石力学实验装备技术领域,其包括由上、下、左、右、前、后护板形成的一长方体容纳室,长方体框架与位于其中的三维裂隙试件之间设置有注胶区;下护板的四周设置有卡槽,左护板、右护板、前护板和后护板分别卡合在下护板上,左护板与前、后护板通过卡合方式连接,右护板与前、后护板通过卡合方式连接;在上、下护板靠近三维裂隙试件的一侧均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用于对三维裂隙试件进行支撑,从而与长方体容纳室形成注胶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的注浆区可以实现在制作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时能够在其外部敷设一层保护膜,确保试件破碎后不发生爆裂同时不能影响试件本身属性以及观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岩石力学实验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实验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室内煤体或类岩石力学试验是研究不同物理场变化特征及空间演变规律的常规方法,其中应力、应变、声发射以及CT扫描是收集物理信息的重要手段。针对类岩石材料,已有的研究方法是将制作好的试样采用岛津AG-X250力学试验机,开展煤岩体三维裂隙扩展特性的力学实验破坏后再用CT扫描观察其内部三维裂隙发育情况,由于制作试件的模具本身稳定性不够以及压力试验后煤岩体会出现爆裂现象导致缺损甚至破碎,这样不仅破坏试样结构而且造成无法进行CT扫描。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设备无法确保试件破碎后不发生爆裂同时不能影响试件本身属性以及观察效果。
所以,需要一种在制作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时能够在其外部敷设一层保护膜,确保试件破碎后不发生爆裂同时不能影响试件本身属性以及观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实验防护装置,通过该装置中的注浆区可以实现在制作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时能够在其外部敷设一层保护膜,确保试件破碎后不发生爆裂同时不能影响试件本身属性以及观察效果。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实验防护装置,其包括由上、下、左、右、前、后护板形成的一长方体容纳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容纳室与位于其中的三维裂隙试件之间设置有注胶区;所述的下护板的四周设置有卡槽,左护板、右护板、前护板和后护板分别卡合在所述的下护板上,所述的左护板与所述的前、后护板通过卡合方式连接,所述的右护板与所述的前、后护板通过卡合方式连接;
在所述的上、下护板靠近所述三维裂隙试件的一侧均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用于对所述三维裂隙试件进行支撑,从而与所述的长方体容纳室形成所述的注胶区;
在所述的注胶区设置有注胶口、注胶管及硅胶注射器,所述的注胶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注胶口,另一端连接所述硅胶注射器,在所述的注胶管上设置有截止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上述的左护板上开设有传感器卡口,上述传感器卡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紧固传感器位置调整垫片的紧固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上述的传感器卡口的下部预留用于断铅操作的断铅孔口。
进一步的,上述的注胶口位于右护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验防护装置,结构简单,装配、拆卸方便,保证试件制作的精确性及稳定性,又能在岩石试件试验过程中不改变自身属性的前提下保护其稳定性,不会发生爆裂及破碎现象,有利于接下来的CT扫描等其他试验操作。同时在试件上一次成型粘结传感器探头,不用二次操作。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煤岩体三维裂隙试件实验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沂大学,未经临沂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45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