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提取热能的隧道衬砌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3337.7 | 申请日: | 2019-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61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昭;马岩;刘凯;李明洪;赵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F3/00 |
代理公司: | 32249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唐绍焜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砌块 高密度聚乙烯 钢筋笼 留空区 本实用新型 混泥土 城市地铁隧道 隧道衬砌结构 地热开采 冷却系统 砌块结构 热量利用 隧道衬砌 隧道通风 运营成本 活接头 隧道壁 嵌入 缠绕 隧道 | ||
1.一种可提取热能的隧道衬砌结构,包括热能砌块(4),所述热能砌块(4)安装在所述隧道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能砌块(4)包括混泥土加固砌块(5)、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钢筋笼(7)以及砌块留空区(8);
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缠绕在所述钢筋笼(7)上,所述钢筋笼(7)嵌入所述混泥土加固砌块(5)内;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包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的内层、采用聚乙烯聚合物材料的中间层以及由乙烯-乙烯醇的阻隔层形成的外层;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为U型并排并联,形成蛇形管路;
所述砌块留空区(8)设置在两块所述热能砌块(4)的连接处,两个所述热能砌块(4)的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的接口处在所述砌块留空区(8)通过管道活接头(11)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砌块留空区(8)之间周向间距为180~20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留空区(8)的大小:长20cm,宽10cm,高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隔10个所述砌块留空区(8)接口处,设置一个调压阀(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采用PE-Xa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的外径为20毫米,单个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的平均间距为25-30厘米,长度为80-10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衬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密度聚乙烯管路(6)在所述混泥土加固砌块(5)浇筑之前进行所述热能砌块(4)的模板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33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多次注浆的软岩巷道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TBM隧洞膜袋水泥止浆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