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材筋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52497.X | 申请日: | 201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915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朱虹;滕飞;苏伟强;童翊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C5/16 | 分类号: | E04C5/16 |
| 代理公司: | 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灌浆 复材 套筒 软金属管 定位档 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 混凝土结构 灌浆料 预制 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长期性能 紧密贴合 现实意义 出浆孔 连接端 两端口 注浆孔 可用 两段 填充 成型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材筋连接器,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软金属管、两个定位档塞、一灌浆套筒和灌浆料;灌浆套筒具有注浆孔和出浆孔;使用时,灌浆套筒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段待连接的复材筋的连接端上;软金属管和定位档塞均套设在复材筋上,且软金属管位于灌浆套筒内,两个定位档塞分别与灌浆套筒的两端口紧密贴合;灌浆料填充在灌浆套筒内。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在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中解决复材筋的连接问题,具有连接效果好,长期性能可靠,连接长度短,成型便捷,操作简单等效果,对促进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复材筋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先比,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节省工期和工程造价等优势。现有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在工程中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比如机械连接、浆锚连接和灌浆套筒连接等。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开展以及未来对基础设施长寿命的需求不断提高,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以及工程人员的关注。然而,在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中,还尚未有较好的方法用于复材筋的连接,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复材筋连接器来解决复材筋的连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材筋连接器,以解决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中复材筋的连接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复材筋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软金属管、定位档塞、灌浆套筒和灌浆料;所述灌浆套筒具有注浆孔和出浆孔;使用时,所述灌浆套筒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两段待连接的复材筋的连接端外侧;所述软金属管和定位档塞均套设在复材筋上,且软金属管位于灌浆套筒内,定位档塞分别与灌浆套筒的两端口紧密贴合;所述灌浆料填充在灌浆套筒内。
作为优选例,所述灌浆套筒的内壁设有凹凸结构。
作为优选例,所述软金属管为铝合金管。
作为优选例,所述软金属管为圆柱形,长度为待连接的复材筋直径的0.5~1.0倍,壁厚为3~6mm,内径比复材筋直径大0~1mm。
作为优选例,所述灌浆料的抗压强度不低于90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材筋连接器,可用于在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中解决复材筋的连接问题。本实施例中,两段待连接的复材筋的连接端套设软金属管,经挤压后软金属管紧紧依附在复材筋表面,两段待连接的复材筋的连接端均位于灌浆套筒内,通过注入灌浆料进行锚固,实现两段复材筋的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冷挤压设备将软金属管挤压在复材筋表面,成型后的软金属管与复材筋咬合在一起,在受力过程中,软金属管的存在极大地弥补了复材筋自身肋强度较低的劣势,提高了复材筋的自锚能力,延缓了复材筋周围灌浆料的开裂,并促使破坏界面由复材筋-灌浆料向软金属管-灌浆料转变,从而显著提高了复材筋在灌浆料中的锚固能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连接效果好,长期性能可靠,连接长度短,成型便捷,操作简单等效果,对促进预制复材筋混凝土结构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应用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有:软金属管1、定位挡塞2、灌浆套筒3、注浆孔31、出浆孔32、凹凸结构33、灌浆料4、复材筋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24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