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回灌井用可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1712.4 | 申请日: | 201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86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吕天军;刘证;秦尊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高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6 | 分类号: | E02D19/06;E03B3/11;C02F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管 回灌井 自动水位控制阀 活性炭吸附层 沙石过滤器 水位感应器 杂物过滤层 自动加水 净化池 抽水 水位 本实用新型 控制阀连接 电性相连 回灌管道 水泵连接 水位控制 装置结构 自动回灌 含水层 蓄水池 内套 输水 延伸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灌井用可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包括净化池,通过在净化池底部设有杂物过滤层,杂物过滤层上设有沙石过滤器层,沙石过滤器层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上设有回灌管道,对回灌井进行输水,第一水管与第一水泵连接处设有水位感应器,第一水管内套设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上设有自动水位控制阀,第二水管通过控制阀连接有第三水管,第三水管延伸至蓄水池内,通过水位感应器与自动水位控制阀电性相连,可以根据水位的不同,自动加水和抽水,有益效果: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自动对回灌井内的水位进行感应,自动加水抽水,不需要安排专人值守,也不会对原含水层造成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回灌系统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回灌井用可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需进行基坑内侧地下水的降水,以方便施工。为了减少基坑内侧降水对基坑外侧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变形影响,需对基坑外侧的地下水进行补充回灌。
回灌过程需要安排专人值守、控制,这种人工控制方式难以避免误操作事件发生,而且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较大。另外,回灌水源还可能会对原含水层造成污染。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回灌井用可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回灌井用可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包括净化池,所述净化池的一侧设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的一侧设有回灌井,所述净化池的底部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接水源,所述净化池底部设有杂物过滤层,所述杂物过滤层上设有沙石过滤器层,所述沙石过滤器层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所述活性炭吸附层上设有回灌管道,所述回灌管道延伸至所述回灌井内,所述回灌管道位于所述回灌井内的一端设有潜水泵,所述回灌井内设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设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所述第一水泵连接处设有水位感应器,所述第一水管内套设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自动水位控制阀,所述水位感应器与所述自动水位控制阀电性相连,所述第二水管通过控制阀连接有第三水管,所述第三水管延伸至所述蓄水池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水管位于所述蓄水池内的一端设有过滤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管上设有流量表。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上设有密封盖。
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内设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设有水管,所述水管延伸至所述回灌井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灌井用可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净化池底部设有杂物过滤层,杂物过滤层上设有沙石过滤器层,沙石过滤器层上设有活性炭吸附层,活性炭吸附层上设有回灌管道,回灌管道延伸至所述回灌井内,对回灌井进行输水,第一水管与第一水泵连接处设有水位感应器,第一水管内套设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上设有自动水位控制阀,第二水管通过控制阀连接有第三水管,第三水管延伸至蓄水池内,通过水位感应器与自动水位控制阀电性相连,可以自动控制回灌井内水位的变化,可以根据水位的不同,自动加水和抽水,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自动对回灌井内的水位进行感应,自动加水抽水,不需要安排专人值守,也不会对原含水层造成污染。
(2)、在第三水管位于所述蓄水池内的一端设有过滤孔,可以对水进行过滤。
(3)、在第二水管上设有流量表,可以用于检测回灌水的流量。
(4)、在蓄水池上设有密封盖,可以对蓄水池起到密封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高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高新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1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板桩围堰支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重复利用的全钢套筒降水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