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及定位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1301.5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9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闫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31/36 |
代理公司: | 11270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强;张颖玲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 测试连接装置 连接主体 本实用新型 连接单体 封闭体 测试电路 测试过程 测试设备 单个连接 电池设备 过流能力 相对独立 便利性 定位钳 弯折部 重叠部 导电 电阻 弯折 折弯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池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及定位钳。上述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包括由至少两个导电的连接单体层叠并连接而成的连接主体,连接主体用于弯折成封闭体与电芯及测试设备连接,封闭体包括重叠部和弯折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主体通过重叠增大了厚度,从而降低了接入测试电路的电阻值,提升了电芯测试连接装置的过流能力。并且,连接主体由每一层相对独立的连接单体层叠形成,与同等厚度的单个连接片相比,在进行折弯时更为容易,从而提升了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在测试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便利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及定位钳。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各技术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形铝壳锂离子电池成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对铝壳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通常采用铝钯作为连接片,连接电池和测试设备,将铝钯焊接在电池电芯的正负极柱上,通过铝钯与测试端子连接。
由于用户对电芯能量密度的要求,电池电芯容量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从而使得电池电芯的输出电流也不断增大。那么,在进行电池电芯测试过程中,需要增大连接片的过流能力,从而需要减小测试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增大连接片过流能力的一种做法是不断增加接入电路的连接片的厚度,对应的厚度越大,电阻越小,但是这样做导致连接片不容易折弯随导线方向变形,从而与测试设备端子连接困难。另一种做法则是采用特定形状的连接片来连接测试端子,该特定形状的连接片需要特定制作,操作性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及定位钳,以解决如何采用易于操作的手段提高电芯测试连接装置的过流能力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包括由至少两个导电的连接单体层叠并连接而成的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用于弯折成封闭体;所述连接单体设有用于与所述电芯连接的第一孔以及用于与所述测试设备连接的第二孔和第三孔,所述第二孔和第三孔沿所述连接单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孔的两侧;各所述第一孔连通形成第一孔组,各所述第二孔连通形成第二孔组,各所述第三孔连通形成第三孔组;所述重叠部的厚度为所述弯折部的厚度的两倍,所述第一孔组设置在所述弯折部,所述第二孔组与所述第三孔组设置在所述重叠部并连通;各所述第一孔为同轴设置,沿远离所述电芯方向,各所述第一孔的横截面积逐层减小。
优选的,所述第二孔组和所述第三孔组在所述封闭体上同轴设置,同层所述连接单体上的所述第二孔与第三孔的横截面积相同。
优选的,所述电芯测试连接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测试设备与所述连接主体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二孔组以及所述第三孔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定位钳,用于上述的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一钳柄,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头和第二钳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枢接;两块夹持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钳头和所述第二钳头上并相对设置;定位销,固定在所述两块夹持板中的任一个上,以穿过所述重叠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定位钳,用于上述的电芯测试连接装置,包括定位销以及枢接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包括第一钳头和第一钳柄,所述第二钳体包括第二钳头和第二钳柄;所述定位销固定在所述第一钳头或所述第二钳头上,以穿过所述重叠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钳头和/或所述第二钳头上设置有供所述定位销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销固定在所述第一钳头的与所述第二钳头相对的面上,或固定在所述第二钳头的与所述第一钳头相对的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1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