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锻压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51148.6 | 申请日: | 201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8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冯振华;叶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06 | 分类号: | B21J1/06;B21J9/20;B21J13/10;B21J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4 | 代理人: | 孟湘明 |
地址: | 3153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锻压 生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锻压生产系统,其中所述锻压生产系统包括一控制系统、一热熔设备、一锻造设备、一运载设备以及至少一坏料排除装置。其中所述热熔设备基于所述控制系统设定的加热参数加热至少一坯料,以使得所述坯料适于被锻压加工,其中所述锻造设备被所述控制系统控制以对已经加热的所述坯料施加压力,进而使得所述坯料被锻压成型,其中所述运载设备被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地运载所述坯料在所述热熔设备和锻造设备之间流转,其中所述锻压生产系统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坏料排除装置,其中所述坏料排除装置移除所述热熔设备加热后的所述坯料中的废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锻压生产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所述锻压生产系统是用于热锻压生产以实现高效率制造的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或者合金的锻压、锻造是冶金工业中的主要生产环节。通过热熔和压力对金属制件进行塑造和加工的热锻压主要用于制造板材、带材、管材、型材和线材等金属材料。因为其精度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对于设备和操作都相应地提高了难度。
传统的锻压生产中,需要多个不同设备之间的操作,而且设备之间都需要工人进行操作。常见的一种传统锻压生产中,一位或者多位工人需要操作来完成一次生产。为了实现大批量的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设备和人力来完成。
通常地,金属或者合金原料被初步地处理为坯体。需要人为地将多个坯体放入一加热炉,在所述加热炉中使得坯体得到加热。一般采用的热锻压温度为:碳素钢800~1250℃;合金结构钢850~1150℃;高速钢900~1100℃;常用的铝合金380~500℃;钛合金850~1000℃;黄铜650~750℃。也就是说,不同的合金需要被加热到的温度是不同的。一旦温度不达标,后续的操作也就无效。目前,在大批量的操作中,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观察坯体被烧红的状态。确认坯体温度合适之后,人为地需要选出合适的,用一夹取夹子来移动被烧红的坯体。
在需要冲压的情况下,人为地需要将被烧红的坯体夹取至一冲压机床。然后,在操作所述冲压机床再压紧所述坯体,使得坯体被锻压成型。在配体在被夹取的过程中,由人工地判断所述胚体是否适合当前机床的模具。也就是说,在配体被放置到模具之前,需要人为地判断所述胚体的温度、形状、材料大小等因素,以便于胚体能够被正常加工成为正确的产品。可以理解的是,如果胚体在被放入到所述模具时,胚体的温度低于正常加工温度,胚体的形状不符合加工需求,胚体的材料不适宜加工等,都可能会对机床的模具造成损害,甚至造成生产加工过程的瘫痪。因此,在胚体进入到机床的模具之前需要确保将不合格的胚体坏料、废料剔除,或排除,以免这种胚体废料、坏料进入到机床的模具中,对机床的模具造成影响,甚至损害模具。
可以理解的是,现有技术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所述坯体状态的判断还是只能够通过人为地方式进行。但是通过人视觉判断的方式准确性较低,比较容易出现判断失误,从而导致生产制造事故发生。由上所述,传统的锻压生产中对人工的依赖很严重,而且对工人的经验要求也是很高的。设备之间的配合也不紧密,无法直接的相互衔接。
在自动化生产进步的当下,基于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对锻压生产中多个设备之间制造操作的产线化是很需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压生产系统,利用一控制平台针对锻压生产中各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得热熔和锻压工艺被紧密的衔接,进而形成锻压自动化产线,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压生产系统,无需人为操作能够使得至少一物料自行地经过热熔和锻压而成型,从而完成大批量的所述物料的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压生产系统,根据所述物料的特征,自动地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使得大批量多类型产品的同时加工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压生产系统,所述控制平台进一步地对一采集处理、一热熔设备、一锻造设备以及一运载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以供待处理的所述物料经过锻压生产线而被处理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会德丰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11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