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50949.0 | 申请日: | 2019-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61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 发明(设计)人: | 丁赟;梁朝升;何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西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00 | 分类号: | B60L53/00;B60R16/02;H05K7/20;G08B21/24 |
| 代理公司: | 11496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程远 |
| 地址: | 200949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管 均匀设置 导热 上壳体 下壳体 本实用新型 底端 卡块 壳体 外壁 吸热 三合一设备 新能源汽车 均匀安装 卡槽固定 快速降温 两侧内壁 散热效果 输出接头 蜂鸣器 梯形槽 自然风 散热 流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第二通管,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一梯形槽,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底端均通过卡槽固定连接有下壳体,所述第一通管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导热块,且用电输出接头下方下壳体的一侧安装有蜂鸣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下壳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匀安装有第一通管,且第一通管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导热块,实现了壳体的热量通过第二导热块进行吸热,然后通过第一通管内流动的自然风进行快速降温散热,从而实现散热效果好的功能,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新能源汽车系统的内置三个重要单元:车载AC/DC电源充电器(简称OBC)、车载DC/DC电源转换器(简称DC)、以及车用高压连接集线盒(简称PDU),大部车型是分开的三个独立部件。因国标及市场需求,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行里程要求在不断增加,车载电池容量、体积有明显增加。OBC、DC、PDU三个部件的功率、体积、重量同样增加。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整车效率,维持更高续行里程,给车载部件减重成为每一个新能源车厂的关注重点。OBC、DC、PDU三合一产品有利于整车供电系统走线安全,同时节约了两套连接线束的成本,是今后新能源整车配件的方向及发展趋势!部分先行企业采用了铁板钣金工艺制作各种总成体积大、散热差、防护等级低。
而且现有的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不具有散热效果好、便于拆卸安装和防护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不具有散热效果好、便于拆卸安装和防护的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CDU三合一设备,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第二通管,所述上壳体的顶端均匀设置有第一梯形槽,且第一梯形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第一散热片,所述第一散热片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风机,且风机的顶端安装有防护罩,所述上壳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匀设置有第二通管,所述上壳体内部顶端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卡块,且卡块的底端均通过卡槽固定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两侧内壁之间均匀安装有第一通管,且第一通管的两侧均延伸至下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通管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二导热块,所述下壳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第二梯形槽,且第二梯形槽的内壁上均安装有第二梯形块,所述第二梯形块的底端均安装有第二散热片,所述下壳体一侧的中心位置处安装有控制器,且控制器下方下壳体的一侧均匀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一侧下壳体的一侧均匀设置有用电输出接头,且用电输出接头下方下壳体的一侧安装有蜂鸣器,所述下壳体一侧的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所述风机和蜂鸣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电连接,且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底端均安装有第一梯形块,且第一梯形块与第一梯形槽的形状相互配合,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通管的两侧均延伸至上壳体的两侧,且第二通管的外壁上均匀设置有第一导热块。
优选的,所述下壳体的顶端均匀设置有卡槽,且卡槽与卡块相互配合,构成固定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底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底端的两侧均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于下壳体底端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防护罩的顶端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四个角均固定于第一散热片的顶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西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西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509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式充电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3D视觉技术的汽车无人充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