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9819.5 | 申请日: | 201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23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宜玖厨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9B5/00 |
代理公司: | 32206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小莉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餐厨垃圾 脱水机 储存罐 本实用新型 生化处理机 油水分离器 粉碎机 餐厨垃圾处理 水泵 中央控制系统 设备集成度 出口连接 管道连接 流程处理 零排放 排水口 排渣口 卸料口 楼宇 厨房 储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安装在每个厨房的餐厨垃圾粉碎机,用于储存粉碎后餐厨垃圾的临时储存罐、脱水机、生化处理机、油水分离器及用于控制餐厨垃圾粉碎机、临时储存罐、脱水机、生化处理机、油水分离器的中央控制系统;所述的餐厨垃圾粉碎机通过管道连接临时储存罐,所述临时储存罐的卸料口连接水泵的入口,水泵的出口连接脱水机的入口,脱水机的排水口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器,脱水机的排渣口连接所述的生化处理机。本实用新型对餐厨垃圾进行更为彻底地处理,设备集成度高,一个流程处理彻底,实现餐厨垃圾处理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具有含水率高,有机成分含量高,易发酵,在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中,无论前期运输还是后期生物降解,都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脱水减量,一方面通过脱水降低其重量,另一方面通过去除水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腐败速度,因此脱水减量工艺是餐厨垃圾处理技术的重要环节。把粉碎后餐厨垃圾进行脱水除渣是餐厨垃圾处理的有效方式。
现有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一般进行脱水以后,固液分别输送进行后续处理,连续化程度不高,处理不够彻底,处理结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对餐厨垃圾进行更为彻底地处理,设备集成度高,一个流程处理彻底,实现餐厨垃圾处理零排放。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包括安装在每个厨房的餐厨垃圾粉碎机,用于储存粉碎后餐厨垃圾的临时储存罐、脱水机、生化处理机、油水分离器及用于控制餐厨垃圾粉碎机、临时储存罐、脱水机、生化处理机、油水分离器的中央控制系统;所述的餐厨垃圾粉碎机通过管道连接临时储存罐,所述临时储存罐的卸料口连接水泵的入口,水泵的出口连接脱水机的入口,脱水机的排水口连接所述的油水分离器,脱水机的排渣口连接所述的生化处理机。
所述的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临时存储罐里面设置有搅拌器以及液位感应探头,所述的搅拌器以及所述的液位感应探头连接所述的中央控制系统。
所述的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脱水机采用单个脱水机或者两个以上的脱水机并联。
所述的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生化处理机采用高温好氧微生物降解机,所述的高温好氧微生物降解机连接有除臭系统。
所述的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临时储存罐上部设置有溢流口。
所述的楼宇餐厨垃圾处理系统,所述的临时储存罐上设置有观察窗。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粉碎好的含水餐厨垃圾通过管道输送到垃圾房的临时储存灌中,脱水机对含水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固体餐厨垃圾进入生化处理机生化处理;固体餐厨经过生化处理机高温好氧微生物降解变成有机肥或营养土;含油脂的液态垃圾进入油水分离器;通过油水分离器把油脂分离出来,污水达标进入城市污水管道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设备集成度高,一个流程处理彻底,实现餐厨垃圾处理零排放。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粉碎机、临时储存灌、脱水机、生化处理机、油水分离器均由所述中央控制系统智能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控制管理。
2.本实用新型的脱水机可根据脱水量的不同选择1个或若干个并联组合,以达到客户的脱水处理量的要求;且带自清洗功能;使用方便,节约劳力。
3.本实用新型的生化处理机采用高温好氧微生物降解机,降解速度快(24小内完成降解),所述高温好氧微生物降解机连接除臭系统,降解产物为水蒸气、二氧化碳及有机肥,实现餐厨垃圾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宜玖厨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宜玖厨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9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