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7987.0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359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林伟琦;龙恩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1/42 | 分类号: | B29C41/42 |
代理公司: | 广州越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3 | 代理人: | 杨艳珊;陈岑 |
地址: | 201508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安全套 筒体 弹性气囊 脱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 环形气囊 管体 模具 接通 底板 伸缩波纹管 圆周外表面 化工材料 加工设备 内壁连接 升降机构 下端开口 活动套 气体泵 下压力 包覆 均布 脱模 下移 变形 贯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涉及化工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包括底板,模具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呈下端开口形状的筒体,筒体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连接有环形气囊,筒体的一侧贯穿有与环形气囊接通的管体,管体通过伸缩波纹管与气体泵接通;弹性气囊的外表面与聚氨酯安全套的圆周外表面接触,筒体继续下移,从而通过弹性气囊与聚氨酯安全套之间的摩擦力,使聚氨酯安全套从模具上脱落,由于弹性气囊能够较大面积的包覆在聚氨酯安全套的外表面,使聚氨酯安全套受到均布的下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脱模效率高,而且不容易使聚氨酯安全套发生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材料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安全套,基本上都是由表面光滑的安全套模具生产而成,在加工过程中,通过将胶料套装在夹具上以实现成型等多个效果,现有的操作工艺中,胶料与模具附着力较大,结合力较高,导致胶料成型后难以进行卷边和脱模,现有的卷边和脱模操作都是采用工人进行人工操作,然后工人的操作精度难以维持,操作速度亦无法与生产装配,所以导致人力疲劳程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率较为低下。
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7789519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输送带卡装在机架的内部,相邻的输送带之间夹装有导料转子,导料转子的底部设置有玻璃模具,玻璃模具的外表面设置有聚氨酯胶套,机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输送电机,输送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皮带,皮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中轴,中轴的外圈设置有导料辊,导料辊的外圈还固定安装有聚氨酯卷边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滚动的导料辊带着聚氨酯卷边层转动,从而对聚氨酯胶套的表面施加向下的压力,使聚氨酯胶套脱离模具,但是转动的聚氨酯卷边层只与聚氨酯胶套的表面进行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因此使聚氨酯胶套向下脱落时受力不均匀,容易使聚氨酯胶套变形,影响了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转动的聚氨酯卷边层只与聚氨酯胶套的表面进行点接触或者线接触,因此使聚氨酯胶套向下脱落时受力不均匀,容易使聚氨酯胶套变形,影响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酯安全套脱模装置,包括底板、通过立梁与底板连接的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下部的模具,聚氨酯安全套成型在模具的底端,所述模具的外侧活动套设有呈下端开口形状的筒体,筒体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筒体的内壁连接有环形气囊,筒体的一侧贯穿有与环形气囊接通的管体,管体通过伸缩波纹管与气体泵接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筒体的内部上侧设置有空心状的环形箱,环形箱的下侧壁体靠近模具的位置开设有出气孔,所述管体上接通有分支管,分支管延伸至环形箱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支管上安装有流量调节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机架连接的电控伸缩杆,电控伸缩杆的活动端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与筒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筒体上安装有红外开关发射器,所述立梁上安装有红外开关接收器,红外开关接收器与气体泵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模具的正下方设置有收料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气体通过伸缩波纹管和管体进入到弹性气囊内,弹性气囊膨胀,则弹性气囊的外表面与聚氨酯安全套的圆周外表面接触,筒体继续下移,从而通过弹性气囊与聚氨酯安全套之间的摩擦力,使聚氨酯安全套从模具上脱落,由于弹性气囊能够较大面积的包覆在聚氨酯安全套的外表面,使聚氨酯安全套受到均布的下压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脱模效率高,而且不容易使聚氨酯安全套发生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力减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79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橡胶手套生产用的手模座
- 下一篇:一种高铁沟线槽用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