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圈式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6870.0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1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宏宇;黄焕;魏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6 | 分类号: | H04R9/06;H04R9/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廖苑滨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圈式扬声器 磁间隙 扬声器 微型化 金属线圈 空心柱 铜线圈 丝印 音圈 振膜 本实用新型 通电导体 纵向层叠 胶水 铜线 传统的 可控的 多匝 减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圈式扬声器,通过在振膜下方设置空心柱,再在空心柱上丝印金属线圈,丝印式金属线圈具有厚度、宽度薄且可控的优点,其代替传统的铜线圈作为通电导体可以减少线圈所占的空间,减小磁间隙,有利于扬声器的微型化;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动圈式扬声器使用铜线圈作为音圈,音圈位于磁间隙中,多匝铜线纵向层叠后通过胶水与振膜连接在一起,造成磁间隙较大,不利于扬声器的微型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换能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圈式扬声器。
背景技术
动圈式扬声器属于扬声器的一种,动圈式扬声器的结构包括振动系统和磁路系统,发声原理为:扬声器的磁路系统构成环形磁间隙,其间布满均匀磁场,音圈处在磁间隙中,当音圈充入电流时,由于安培力的影响,音圈上下振动,安培力F的大小为F=BILsinα,其中,B为磁感应强度,I为电流大小,α为音圈中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之间的夹角,音圈与振膜连接,由于音圈振动带动振膜振动,振膜振动带动空气振动,产生声音,整个过程为电-力-声的转换。
在现有技术中,动圈式扬声器使用铜线圈作为音圈,音圈位于磁间隙中,多匝铜线缠绕后通过胶水与振膜连接在一起,需要的铜线圈较多,造成磁间隙较大,不利于扬声器的微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圈式扬声器,通过在振膜下方设置空心柱,再在空心柱上丝印金属线圈,丝印式金属线圈具有厚度、宽度薄且可控的优点,其代替传统的铜线圈作为通电导体可以减少线圈所占的空间,减小磁间隙,有利于扬声器的微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动圈式扬声器,包括振动系统与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磁铁,导磁底板;所述振动系统包括振膜,以及固定在所述振膜下表面的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外表面丝印有音圈;所述音圈是金属线圈且设置在磁路系统形成的磁间隙中。
采用上述结构,采用丝印的方式将音圈设置在振膜下方的空心柱上,音圈振动时带动空心柱和振膜一起振动,空心柱作为丝印的金属线圈的载体,空心柱体的厚度可以设置得较薄,对扬声器的体积和重量的影响较小。
进一步优化为,金属线圈是由单层的线圈在空心柱纵向螺旋而成。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丝印的金属线圈的厚度较小,所以单层的金属线圈纵向螺旋即可达到传统铜线圈的匝数,从而减小了线圈水平方向所占的空间。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螺旋的金属线圈具有两个端点;所述端点与外部电源相连,用于给金属线圈通电。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金属线圈是银线圈。
采用上述结构,银的导电率比铜高,所以银线圈的电阻消耗小于铜线圈。
进一步优化为,磁铁包括位于导磁底板四侧的周边磁铁与位于导磁底板中心的中心磁铁。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周边磁铁和所述中心磁铁的磁极分布均为上端N极,下端S极。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周边磁铁和所述中心磁铁的磁极分布均为上端S极,下端N极。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磁路系统还包括导磁块,位于所述磁铁的上方,且与所述磁铁相对应;所述导磁底板位于所述磁铁下方;所述导磁块和导磁底板都是所述动圈式扬声器束缚磁力线的部件。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磁铁上方设置的导磁块、磁铁下方设置的导磁底板,可以将磁铁产生的磁力线大量地束缚在导磁部件中,起到了集中和增强磁场的作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动圈式扬声器包括外壳。
采用上述结构,外壳可以阻挡扬声器侧面的灰尘,防止灰尘进入磁间隙,影响扬声器的音质。
进一步优化为,所述外壳的内外表面都设置石墨烯涂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6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椭圆形电子琴扬声器
- 下一篇:喇叭及智能音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