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46256.4 | 申请日: | 2019-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8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欣;徐玉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广瑞鑫工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B7/29 | 分类号: | H01B7/29;H01B7/295;H01B7/02;H01B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套管 电池连接线 保护层 绝缘层 导体芯 防火层 阻燃层 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 电动车 防火 玻璃纤维布 触电事故 防火功能 管状结构 火灾发生 铝箔制备 尼龙搭扣 双重防护 漏电 耐高温 最外层 粘合 包覆 阻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包括导体芯、保护层和隔热套管,所述保护层包括绝缘层、阻燃层和防火层,所述绝缘层、阻燃层、防火层和隔热套管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导体芯的外侧,所述隔热套管通过尼龙搭扣粘合为管状结构,所述隔热套管采用玻璃纤维布和铝箔制备而成。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线的导体芯外采用保护层和隔热套管进行双重防护,其中隔热套管在最外层,能够隔绝外界的热量,使连接线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保护层由里到外由绝缘层、阻燃层和防火层构成,使电池连接线具有较好的阻燃、防火功能,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避免连接线漏电,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线领域,尤其是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池的种类层出不穷,主要有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太阳能电池等。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一般以蓄电池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来改变速度的一种交通工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蓄电池都是由若干块蓄电池单体通过串联或并联连接组成电池组进行使用,两块蓄电池单体连接时,通常是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电动车在进行充电过程中,一般通过连接线将电动车蓄电池与外电源连接在一起,充电过程中,连接线会产生大量的热,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火灾。另外,现代建筑采用大量可燃材料进行装修,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建筑内的电线将会受到威胁,现有的电动车连接线的线芯的外层仅有一层绝缘材料保护,容易被破坏,火灾发生时,电线容易被点燃,进而发生漏电或短路,严重时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危害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包括导体芯、保护层和隔热套管,所述保护层包括绝缘层、阻燃层和防火层,所述绝缘层、阻燃层、防火层和隔热套管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导体芯的外侧,所述隔热套管通过尼龙搭扣粘合为管状结构,所述隔热套管采用玻璃纤维布和铝箔制备而成。
上述的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所述导体芯采用金属铜制备而成。
上述的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所述绝缘层采用交联聚乙烯材料或聚酰亚胺材料制备而成。
上述的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所述阻燃层采用聚氯乙烯材料制备而成。
上述的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所述防火层由云母带绕包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性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电池连接线的导体芯外采用保护层和隔热套管进行双重防护,隔热套管在最外层,能够隔绝外界的热量,使连接线具有耐高温的特点;保护层由里到外由绝缘层、阻燃层和防火层构成,使电池连接线具有较好的阻燃、防火功能,在火灾发生时可以避免连接线漏电,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导体芯,2.绝缘层,3.阻燃层,4.防火层,5.隔热套管,6.尼龙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电动车防火电池连接线,包括导体芯1、保护层和隔热套管5,所述保护层包括绝缘层2、阻燃层3和防火层4,所述绝缘层2、阻燃层3、防火层4和隔热套管5由内而外依次包覆在导体芯1的外侧,所述隔热套管5通过尼龙搭扣6粘合为管状结构,所述隔热套管5采用玻璃纤维布和铝箔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广瑞鑫工贸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广瑞鑫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62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