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针调节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45018.1 | 申请日: | 2019-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86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 发明(设计)人: | 何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坛明 |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大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79 | 代理人: | 何园园 |
| 地址: | 524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针调节结构,包括壳体和调节杆,所述壳体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装配,所述壳体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套设有胶环,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限位轴以及与所述限位轴相配合的限位环,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阻挡部;通过上述设计,通过采用胶环可以改善调节手感,且避免了调节杆的晃动,通过限位轴与限位环的配合使用,将限位环卡在阻挡部上,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调节杆调节过度而滑落,通过设计限位环的宽度可以限定调节行程的长度,保证调节一致性误差极小,且结构简单,安装简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针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透皮给药是指在药物透过皮肤表面给药。药物穿过皮肤各层的屏障,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这种透皮给药方式在原理上与皮下注射或静脉输入给药是同一类投药方法,但是比起传统注射给药方式具有更加无痛,更加安全、稳定和病人适应性好的优点。在透皮给药技术中,药物依靠药物的浓度梯度做为驱动力,渗透扩散透过皮肤进入血流产生药效,扩散速率取决于穿过角质层的浓度梯度以及药物分子的大小和亲水性。但是由于皮肤对大多数药物的渗透性很低,通过被动扩散能够有效地穿过皮肤发挥药效的药物很少。为增进药物透皮渗透性,人们开始采用机械方法使皮肤角质层产生微孔和破裂。
其中微针透皮给药技术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基于机械方法的透皮给药。微针透皮给药技术结合皮下注射与透皮贴片的双重释药优点,借助一种带有许多微小突起的器件作用于皮肤造成皮肤最小程度的微孔创伤,药物通过所创造的微孔可增加药物的渗透性,特别是对于大分子药物的渗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使用可溶解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来制作微针时,药物和生物分子可混入到微针本身内。在应用过程中,可溶解的微针结构在皮肤内快速溶解,从而释放药物和生物分子,所以不存在带尖头的废物。
但现有的微针调节结构,基本是由调节杆和壳体配合使用,由于调节杆与壳体螺纹装配调节,使用久了调节杆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而导致调节杆在使用时的晃动,且在调整调节杆时,经常出现调节杆脱落,而滑落在地上,从而导致调节杆的损坏以及沾染细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才提出本发明的构思。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针调节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针调节结构,包括壳体和调节杆,所述壳体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装配,所述壳体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套设有胶环,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限位轴以及与所述限位轴相配合的限位环,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阻挡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杆与所述限位轴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轴与所述限位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盖合有封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微针调节结构,包括壳体和调节杆,所述壳体与所述调节杆螺纹装配,所述壳体与所述调节杆之间套设有胶环,所述调节杆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设有限位轴以及与所述限位轴相配合的限位环,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阻挡部;通过上述设计,通过采用胶环可以改善调节手感,且避免了调节杆的晃动,通过限位轴与限位环的配合使用,将限位环卡在阻挡部上,从而有效的防止了调节杆调节过度而滑落,通过设计限位环的宽度可以限定调节行程的长度,保证调节一致性误差极小,且结构简单,安装简易。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坛明,未经何坛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5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拉式锁紧机构
- 下一篇:一种灵活性高且具有回收余热功能的制冷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