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即食杏鲍菇炒制调味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4471.0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602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市魏水都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10 | 分类号: | A23L5/10;A23L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68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即食 杏鲍菇炒制 调味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即食杏鲍菇炒制调味设备,包括盖子(1)、筒体(2)、轴销(3)、支架(4)、连接杆(5)、搅拌电机(6)、输送装置(7)。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自动控制技术和红外烤灯加热烤制技术,在同一设备内、高压条件下,完成杏鲍菇炒制和调味过程。与现有的炒制和调味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同一性,减少不合格产品;改善杏鲍菇即食产品的口感,缩短调味料入味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即食杏鲍菇炒制调味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我国的杏鲍菇产能迅速增加,由于种植季节限制,鲜品上市时间集中,同一时期大批量杏鲍菇涌向市场,杏鲍菇保鲜期短,导致杏鲍菇供需矛盾,供大于求。在国内,杏鲍菇也主要用于鲜食、二次加工则以脱水产品为主,其次是盐渍,均为低技术含量的初级加工。对杏鲍菇副产物进行深加工,改变我国食用菌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的现状,丰富杏鲍菇深加工产品种类,生产多种风味和特色的即食杏鲍菇产品,刺激不同群体消费,带动休闲食品经济发展。
制约国内杏鲍菇深加工的关键因素是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落后。食用菌炒制和调味是影响食用菌即食产品质量的重中之重,但现有的炒制和调味设备一般分两个设备进行,存在设备的可控程度差,生产效率低,不同批次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别较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食用菌加工过程中设备的可控程度差,生产效率低,不同批次产品口感和质量差别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即食杏鲍菇炒制调味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即食杏鲍菇炒制调味设备,包括盖子、筒体、轴销、支架、连接杆、搅拌电机、输送装置,盖子与筒体通过轴销连接,筒体、连接杆、支架依次固定连接,搅拌电机通过搅拌轴和搅拌桨固定连接,搅拌轴可转动的穿过支架;所述盖子下部设有红外烤灯,上部设有氮气入口、调味料加料口、泄压阀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筒体下部设有圆形可视窗口,底部设有出料口,侧壁上端设有高压加油口,高压加油口通过管路延伸至筒体的另一侧壁,管路侧面及底部设有多个小孔;所述出料口位于输送装置的上部;所述搅拌桨底部设有刮板,刮板与搅拌桨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氮气入口、调味料加料口、高压加油口、出料口设有电磁阀,氮气入口处的电磁阀、泄压阀门和压力传感器连锁,控制筒体内压力恒定。
作为优选,所述刮板由弹性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高压加油口与高压计量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输送装置将与自动灌装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自动控制技术和红外烤灯加热烤制技术,可以在同一设备内、高压条件下,完成杏鲍菇炒制和调味。与现有的炒制和调味设备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保证不同批次产品质量的同一性,减少不合格产品;改善杏鲍菇即食产品的口感,缩短调味料入味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盖子,2、筒体,3、轴销,4、支架,5、连接杆,6、搅拌电机,7、输送装置,11、红外烤灯,12、氮气入口,13、调味料加料口,14、泄压阀门,15、压力传感器,21、可视窗口,22、高压加油口,23、出料口,61、搅拌轴,62、搅拌桨,63、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市魏水都食品有限公司,未经邯郸市魏水都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44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