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腔道内组织缝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3634.3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5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洁;彭方慧;冯留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 |
代理公司: | 41131 郑州豫开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朱俊峰<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杆 外套筒 旋拧手柄 安装壳 推拉杆 缝合 穿出 向后 本实用新型 杆体结构 患者体壁 机构传动 前端敞口 推拉手柄 轴承转动 组织缝合 患者腔 收纳筒 同轴线 中空的 封堵 缝针 刮伤 内腔 腔道 伸入 套筒 医护 | ||
腔道内组织缝合器,包括外套筒和传动杆,外套筒的前端敞口且后端封堵,外套筒的前端设有安装壳,安装壳内设有缝合机构,传动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套筒内,传动杆的前端伸入到安装壳内并与缝合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杆后端向后穿出外套筒的后端后连接有旋拧手柄,旋拧手柄设有内腔,传动杆为中空的杆体结构,传动杆内同轴线插设有推拉杆,推拉杆的后端向后穿出传动杆和旋拧手柄后连接有推拉手柄,推拉杆的前端向前穿出传动杆后连接有缝针收纳筒;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医护人员缝合患者腔道内组织时,刮伤患者体壁组织,而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腔道内组织缝合器。
背景技术
患者做腔镜手术时需要在体壁上打孔,穿入手术器械,手术结束后需要对操作孔内的腔道内组织进行缝合,因为操作孔管径狭窄和深度较深,通常采用持针器夹持较小的缝针对其内的腔道内组织进行缝合,而用持针器夹持缝针进行缝合时,由于操作孔管径狭窄和深度较深,导致操作不方便,耗时较长,持针器夹持缝针进针和出针时由于缝针针尖暴露于外侧,会对进针和出针时体壁上的皮肤层、皮下脂肪层、肌肉层造成刮伤,导致出血或其他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腔道内组织缝合器,采用该腔道内组织缝合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拔出缝合装置时不会损伤患者体壁的皮肤组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腔道内组织缝合器,包括外套筒和传动杆,外套筒的前端敞口且后端封堵,外套筒的前端设有安装壳,安装壳内设有缝合机构,传动杆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外套筒内,传动杆的前端伸入到安装壳内并与缝合机构传动连接,传动杆后端向后穿出外套筒的后端后连接有旋拧手柄,旋拧手柄设有内腔,传动杆为中空的杆体结构,传动杆内同轴线插设有推拉杆,推拉杆的后端向后穿出传动杆和旋拧手柄后连接有推拉手柄,推拉杆上设有位于旋拧手柄内腔内的限位环垫,推拉杆的前端向前穿出传动杆后连接有缝针收纳筒;缝针收纳筒上设有两个进针孔,安装壳上设有两个出针孔,出针孔与进针孔一一对应设置。
安装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固定在外套筒前端,第二壳体通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第一壳体上。
缝合机构由两个缝合组件组成,传动杆的前端部位于两个缝合组件之间,两个缝合组件关于传动杆左右对应设置,传动杆的前端部为蜗杆结构,每个缝合组件包括蜗轮、拨杆、缝针装配通道和线盒,蜗轮装配在第二壳体内侧面,蜗轮上固定有两个铆钉,两个铆钉分别为第一铆钉和第二铆钉,其中第一铆钉设置在蜗轮的中心处,第二铆钉设置在蜗轮的偏心处,蜗轮与传动杆前端部的蜗杆结构相啮合,缝针装配通道外形为圆弧形,缝针装配通道和线盒均设置在第一壳体内侧面上,缝针装配通道内设有缝针,拨杆的一端部开有长孔,两个铆钉穿设在长孔内,拨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拨销,拨销位于缝针装配通道且二者滑动配合,拨销紧邻于缝针的尾端;两个缝合组件的缝针装配通道与两个出针孔相对应,缝针收纳筒设有两个缝针收纳腔,两个缝针收纳腔为弧形结构,两个缝针收纳腔分别与两个缝针装配通道相对应,当推拉杆上的限位环垫紧邻旋拧手柄的内腔后侧面时,对应的缝针收纳筒与缝针装配通道的圆形轨道重合。
安装壳的前侧面上开设有方形孔,推拉杆的前端部为方形杆结构,推拉杆的前端部穿设在安装壳的方形孔内。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医护人员不需要再手动使用持针器缝合,只需医护人员操作本发明的旋拧手柄即可完成缝合,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在缝合完毕后,缝针的针尖处于缝针收纳筒内,而不是裸露在外,拔出时不会对患者体壁组织产生刮伤;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上设有的扣板,便于安装缝线。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医护人员缝合患者腔道内组织时刮伤患者体壁组织,而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36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口保护套上的环形烟雾吸引器
- 下一篇:肌腱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