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观测空气质量的景观灯柱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43414.0 | 申请日: | 2019-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9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 发明(设计)人: | 陶悦姗;李雪松;王桂萍;何成钰;黎加凤;张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8 | 分类号: | F21S8/08;F21V23/04;F21V33/00;F21Y115/10 |
| 代理公司: | 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亮 |
| 地址: | 2012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灯柱本体 本实用新型 空气检测 透气口 传感器设置 传感器信号 照明灯功能 灯罩 公园广场 环境艺术 景观灯柱 颜色可变 灯罩罩 互动性 可观测 传感器 灯柱 光源 艺术性 体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观测空气质量的景观灯柱,包括灯柱本体、灯罩、PM2.5传感器、LED光源,灯罩罩设在灯柱本体上,灯柱本体上开设有空气检测透气口,PM2.5传感器设置在灯柱本体内,位于靠近所述空气检测透气口的位置,LED光源为颜色可变光源,与PM2.5传感器信号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将艺术性、功能性和互动性于一体,有别于目前公园广场内照明灯功能单一的现状,可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一个高附加值的环境艺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景观灯柱,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观测空气质量的景观灯柱。
背景技术
景观庭院灯有多样性、美观性具有美化和装饰环境的特点,主要起到饰景照明的作用。普通的景观庭院灯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互动性;
(2)功能单一,仅有照明作用,影响人性化的功能使用。
随着雾霾天气不断增多,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的重大问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被称为大气污染的元凶。研究发现,PM2.5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夜生活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公园及休闲景观将在夜间开放。例如浦东新区绿化林业部门规划若干个夜公园定点开放。如果有多功能结合观测空气质量的景观灯柱为景观照明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与创作源泉,颜色变化的灯柱是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的可视化观测途径,也是公共空间艺术效果光影的展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观测空气质量的景观灯柱,将艺术性、功能性和互动性于一体,有别于目前公园广场内照明灯功能单一的现状。此设计可提高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一个高附加值的环境艺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可观测空气质量的景观灯柱,包括灯柱本体、灯罩、PM2.5传感器、LED光源,
所述灯罩罩设在所述灯柱本体上,所述灯柱本体上开设有空气检测透气口,所述PM2.5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灯柱本体内,位于靠近所述空气检测透气口的位置,所述LED光源为颜色可变光源,与所述PM2.5传感器信号连接。PM2.5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中的PM2.5颗粒的浓度,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动态的控制安装在透明灯罩内的LED灯条的颜色。
所述灯罩为防水透明灯罩。
所述灯罩的顶部设有显示屏及控制按钮,显示屏与所述PM2.5传感器信号连接,显示检测的PM2.5的数值,控制按钮可以包括HOME、向前、向后,与灯柱本体内置的控制器,例如微型电脑相连接。显示屏上面显示PM2.5实时瞬时数据,与可变的灯光颜色相对应,方便游人除通过灯光颜色感知空气质量等级之外,更能详细的查询到具体AQI的数据。显示屏旁边有互动按键,前后点击可以分别观察瞬时、半小时、1小时、8小时、12个小时和24个小时等六个时间段内检测到的PM2.5的数值,以及一小时内最大最小数据,本日内最大最小数据,空气质量水平等各种信息。
在园林景观中的游人可以便捷的观察周边区域的PM2.5指数,如果污染状态较高(如灯光颜色变为橙色及红色时),就可适当考虑防雾霾措施了。当灯光变成紫色甚至褐红色时,就应当撤离此地,避免受到毒害。
所述空气检测透气口为均布在灯柱本体上的通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一体化的景观庭院灯,采用圆柱体结构,简洁美观。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园林景观,特别是公园绿地、商业广场等地,可以作为一处特色景观设施,吸引游人前来游览和互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34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