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绳夹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43205.6 | 申请日: | 2019-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3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丁继明;叶敏;曹杰;许飞;李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G11/04 | 分类号: | F16G11/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孙杰;古波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绳 夹块 绳夹 本实用新型 凸起部 通孔 基板部 紧固件 夹紧 配对 钢丝绳夹具 穿过 单独使用 固定空间 占用空间 相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绳夹,属于钢丝绳夹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绳夹,包括可配对的2个夹块,所述夹块包括基板部、开设于基板部上的通孔、以及位于通孔旁边的凸起部;两夹块相向配对,两夹块的通孔内穿过用于使两夹块夹紧钢丝绳的紧固件,两夹块的凸起部与紧固件之间以及两夹块的凸起部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钢丝绳的通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能够牢固的夹紧钢丝绳,单独使用即可达到甚至超越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绳夹组合使用的效果;特别适用于钢丝绳固定空间有限,承受载荷较大的场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绳夹,属于钢丝绳夹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丝绳绳夹又叫钢丝绳卡口。钢丝绳绳夹主要用于钢丝绳的临时连接和钢丝绳穿绕滑车组时后手绳的固定,以及扒杆上缆风绳绳头的固定等,常用的钢丝绳包括磷化涂层钢丝绳、镀锌钢丝绳、不锈钢丝绳以及光面钢丝绳等。钢丝绳绳夹是起重吊装作业中用的较广的钢丝绳夹具。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钢丝绳绳夹由U型螺栓、夹座、螺母组成。使用时,将U型螺栓穿过钢丝绳夹座上的孔,形成用于夹紧钢丝绳1的椭圆孔,椭圆孔与钢丝绳1的外圆相吻合,当旋紧钢丝绳绳夹的螺母时,钢丝绳绳夹中间的椭圆孔变小,依靠钢丝绳表面与钢丝绳绳夹之间的摩擦力来收紧、固定钢丝绳。但是,此种结构的钢丝绳绳夹固定钢丝绳不够牢固,容易产生滑移,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单独使用,按照钢丝绳公称直径大小匹配最少钢丝绳绳夹数量,组合使用,钢丝绳绳夹间的距离等于6~7倍钢丝绳直径,如图11所示。此种钢丝绳绳夹需多个同时使用,占用空间大,因此,不适用于钢丝绳固定空间有限,承受载荷较大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绳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能够牢固的夹紧钢丝绳,单独使用即可达到甚至超越现有技术中的钢丝绳绳夹组合使用的效果;特别适用于钢丝绳固定空间有限,承受载荷较大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钢丝绳绳夹,包括可配对的2个夹块,所述夹块包括基板部、开设于基板部上的通孔、以及位于通孔旁边的凸起部;两夹块相向配对,两夹块的通孔内穿过用于使两夹块夹紧钢丝绳的紧固件,两夹块的凸起部与紧固件之间以及两夹块的凸起部之间形成用于穿过钢丝绳的通道。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绳夹时,使钢丝绳绳夹的紧固件处于放松状态、通道呈垂直状态,将钢丝绳从两夹块的凸起部之间的上端穿入,然后穿过其中一个夹块的凸起部与紧固件之间,再从两夹块的凸起部之间的下端穿出,然后使钢丝绳弯折后形成用于吊装的绳扣后,再从两夹块的凸起部之间的下端穿入,然后穿过另一个夹块的凸起部与紧固件之间,再从两夹块的凸起部之间的上端穿出;然后通过紧固件使两夹块将钢丝绳夹紧。在钢丝绳与钢丝绳绳夹的接触范围内,钢丝绳与钢丝绳绳夹能够充分的接触,接触面积大,钢丝绳与钢丝绳绳夹将产生较大的摩擦力,能够有效的避免钢丝绳滑移。
可供选择的,所述凸起部的内侧面为圆弧面。便于穿过钢丝绳,同时,当两夹块将钢丝绳夹紧,能够使得凸起部的内侧面与钢丝绳充分的接触,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绳夹与钢丝绳1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绳夹更加牢固的夹紧钢丝绳。
可供选择的,所述凸起部的内侧面向外倾斜。当紧固件处于放松状态时,便于穿过钢丝绳;当通过紧固件使两夹块将钢丝绳夹紧时,在紧固件的紧固过程中,两夹块将相向运动,而得益于本设计,使得凸起部的内侧面能够的压向钢丝绳,能够进一步的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绳夹更加牢固的夹紧钢丝绳。使得钢丝绳的四个方向上都能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绳绳夹形成接触关系。
可供选择的,所述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使螺栓从其中一个夹块的通孔穿入,再从另一个夹块的通孔穿出,然后旋合上螺母,通过拧紧螺母即可实现使两夹块将钢丝绳夹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432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