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电动驱动的活塞的空气弹簧冲击锤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6530.X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8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傅群峰;康引超;李枭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莎测试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7/20 | 分类号: | B25D17/20;B25D17/22;B25D17/04;B25D17/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东邦滋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5 | 代理人: | 张海燕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浦东新***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管 冲击活塞 驱动线圈 冲击锤 活塞 电动驱动 空气弹簧 驱动活塞 微型水泵 循环管道 运动传递 冷却液 本实用新型 运动产生 装置结构 耐用性 吸热片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电动驱动的活塞的空气弹簧冲击锤,包括冲击锤外壳,通过在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与第三驱动线圈外分别设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内设有微型水泵,第一冷却管与第二冷却管外均设有吸热片,在驱动活塞的运动传递到冲击活塞上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微型水泵工作,使第一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进入第二冷却管,使第二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循环管道进入第一冷却管,形成一个循环,吸收产生的热量,有益效果: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在驱动活塞的运动传递到冲击活塞上时,吸收运动产生的热量,增加了冲击活塞的耐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弹簧冲击锤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带有电动驱动的活塞的空气弹簧冲击锤。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空气弹簧冲击锤特别地用于钻孔锤和/或冲击锤。各种不同类型的空气弹簧冲击锤的共同之处在于驱动活塞通过一电动驱动的曲轴的传动沿轴向往复运动。位于驱动活塞前的是一同轴的冲击活塞,它布置成借助于冲击锤的外壳在驱动活塞与冲击活塞之间构造至少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中空的空间。关闭在该中空空间内的空气存量在驱动活塞运动时起作空气弹簧的作用,并将驱动活塞的运动传递到冲击活塞上,这在驱动活塞的运动之后有一时间的延迟,并锤击于工具柄或中间插入的锤头上。
借助于电磁线圈驱动冲击活塞,并针对一工具柄加速该冲击活塞。但这种类型的冲击锤在实践中遭受很大的热载荷,因为冲击活塞不仅被冲击时释放的冲击能加热,而且同时受到涡流的磁化,这在许多情形下甚至导致损害冲击活塞的耐用性。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有电动驱动的活塞的空气弹簧冲击锤,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带有电动驱动的活塞的空气弹簧冲击锤,包括冲击锤外壳,所述冲击锤外壳的一端设有锤头,所述锤头上设有冲击活塞,所述冲击活塞上固定连接有冲击挡板,所述冲击挡板上方设有驱动活塞,所述驱动活塞外设有电枢,所述驱动活塞与所述冲击挡板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外分别设有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与第三驱动线圈,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与第三驱动线圈外分别设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所述第一冷却管内设有微型水泵,所述微型水泵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循环管道,所述第一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二冷却管连通,所述第二冷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循环管道,所述第二循环管道与所述第一冷却管连通,所述第一冷却管与所述第二冷却管外均设有吸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冷却管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入口,所述冷却液入口上设有密封塞。
进一步的,所述吸热片外设有数个散热孔。
进一步的,所述冲击锤外壳上设有握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电动驱动的活塞的空气弹簧冲击锤,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第一驱动线圈、第二驱动线圈与第三驱动线圈外分别设有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第一冷却管内设有微型水泵,微型水泵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循环管道,第一循环管道与第二冷却管连通,第二冷却管的一端设有第二循环管道,第二循环管道与第一冷却管连通,第一冷却管与第二冷却管外均设有吸热片,在驱动活塞的运动传递到冲击活塞上时,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微型水泵工作,使第一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一循环管道进入第二冷却管,使第二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第二循环管道进入第一冷却管,形成一个循环,吸收产生的热量,这样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的在驱动活塞的运动传递到冲击活塞上时,吸收运动产生的热量,增加了冲击活塞的耐用性。
(2)、在第一冷却管的一侧设有冷却液入口,所述冷却液入口上设有密封塞,可以方便更换冷却液。
(3)、在吸热片外设有数个散热孔,可以对吸热片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莎测试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瀚莎测试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65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