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4635.1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65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于晶晶;王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新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4 | 分类号: | B23K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把手管 可燃气 混合管 可燃气阀 氧气导管 氧气阀 导管 气体浓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蜂鸣装置 钎焊装置 氧气软管 软管 单片机连接 安全隐患 连接固定 浓度控制 喷嘴安装 安全 焊嘴 改装 检测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包括氧气软管、可燃气软管、氧气导管、可燃气阀、可燃气导管、氧气阀、把手管、蜂鸣装置、气体浓度传感器、第一混合管、第二混合管和焊嘴,所述氧气软管固定于把手管上,所述可燃气软管与可燃气阀连接固定于把手管上,所述把手管内设有氧气导管和可燃气导管,所述氧气导管套装在可燃气导管外,所述氧气阀安装于第一混合管靠近把手管一端,所述喷嘴安装于第二混合管远离第一混合管的一端,所述蜂鸣装置和气体浓度传感器通过单片机连接安装在把手管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检测环境中可燃气浓度控制氧气阀和可燃气阀的关闭,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且此装置改装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焰钎焊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
背景技术
钎焊是指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焊件同时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利用液态钎料填充固态工件的缝隙使金属连接的焊接方法。而火焰钎焊由于初期投入成本低,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因此在很多工业生产中均有应用。目前,在冰箱、冷柜等制冷产品中,钎焊主要应用于吸气管、排气管、工艺管的那个各管口以及壳体的连接。火焰钎焊在钎焊过程中需要用到液化可燃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由于操作不当或管路等问题导致气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能会引起火灾甚至发生爆炸,目前的手持式火焰钎焊设备无法帮助操作人员对工作环境中气体浓度进行判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包括氧气软管、可燃气软管、氧气软管螺母、氧气导管、可燃气软管螺母、可燃气阀、可燃气导管、氧气阀、把手管、蜂鸣装置、气体浓度传感器、第一混合管、第二混合管和焊嘴,所述氧气软管通过氧气软管螺母固定于把手管上,所述可燃气软管通过可燃气软管螺母固定并与可燃气阀连接,所述可燃气阀固定于把手管上,所述把手管内设有氧气导管和可燃气导管,所述氧气导管和可燃气导管分别与氧气软管和可燃气软管连通,所述氧气导管套装在可燃气导管外,所述氧气导管和可燃气导管通入到第一混合管中,所述第一混合管与第二混合管通过螺母连接相通,所述氧气阀安装于第一混合管靠近把手管一端,所述喷嘴安装于第二混合管远离第一混合管的一端,所述蜂鸣装置和气体浓度传感器安装在把手管上。
上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所述可燃气阀和氧气阀内部设置有自动锁紧装置。
上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所述把手管中设置有单片机。
上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所述蜂鸣装置与气体浓度传感器通过单片机连接,单片机输入端连接气体浓度传感器,单片机输出端连接蜂鸣装置、氧气阀自动锁紧装置及可燃气阀自动锁紧装置。
上述的一种新型安全钎焊装置,所述焊嘴为乙炔型焊嘴、梅花缩口焊嘴或梅花平头焊嘴。气体浓度传感器检测到周围环境中的可燃气体浓度达到易燃易爆值时,通过单片机触发蜂鸣装置和自动锁紧装置,蜂鸣装置发声,自动锁紧装置启动,氧气阀和可燃气阀关闭,至环境中可燃气浓度降至安全范围后,焊炬方可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安全钎焊装置在把手管内设置单片机,在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气体浓度传感器,输出端分别连接蜂鸣装置、氧气阀自动锁紧装置及可燃气阀自动锁紧装置,当环境中可燃气浓度达到危险值时焊炬无法正常使用,消除了安全隐患,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且此装置改装简单,成本较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中1.氧气软管,2.可燃气软管,3.氧气软管螺母,4.氧气导管,5.可燃气软管螺母,6.可燃气阀,7.可燃气导管,8.氧气阀,9.把手管,10.蜂鸣装置,11.气体浓度传感器,12.第一混合管,13.第二混合管,14.焊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新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新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46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路板加工用电焊笔
- 下一篇:一种新型植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