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血夹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34083.4 | 申请日: | 2019-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77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仪振;王进;张凯;周鹏;谢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2 | 分类号: | A61B17/1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沃园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16 | 代理人: | 张帅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血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夹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内侧面设置有呈点阵分布的防滑齿,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上的防滑齿呈凹凸对应状态,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末端通过锁定结构扣合在一起,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臂末端的钩槽部和设置在第二夹臂末端的钩部,在钩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并且在钩槽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卡合的凸筋;所述第一夹臂、第二夹臂的横截面为H形。本实用新型的止血夹能够显著提高止血夹的闭合能力和闭合效果,有效降低漏液,防止止血夹松脱,弹开,并且有效提高了止血夹与施夹钳、松夹钳配合使用的通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到一种外科和腔镜手术用的医疗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手术过程中夹闭血管或组织的止血夹。所述止血夹在实际应用中,通常还被称为结扎夹、血管夹、组织夹等。
背景技术
外科手术过程中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需要对切口内的断裂血管进行结扎,以组织出血。目前使用止血钳夹住断裂血管后再用缝合线进行结扎,这种方法操作麻烦,降低了手术效率;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止血夹夹闭血管或者组织管道,用来阻断血流和组织管道内液体。目前材料多为合金、可吸收医用塑料和不可吸收医用塑料。
目前市面上的止血夹原理大同小异,均是通过合适的结构设计,依靠产品材料的机械性能,完成血管或者管状组织的夹闭或锁死,以起到临床夹闭的作用。此外,止血夹的使用还需要配合相应的施夹钳和松夹钳等工具,虽然施夹钳、松夹钳有行业推荐标准《YY/T0597-2006施夹钳》,但其内容并没有准确和严格的设计标准,导致各厂家的这类工具都存在一定设计差异性。再加上止血夹这类产品各厂家也没有对应的设计标准,因此难免出现使用不配套,操作不方便等情况,因此提高止血夹设计的功能性、通用性,减少临床使用的问题变得十分必要。
而且现有的止血夹,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闭合效果不好,容易松脱,而且极易发生漏液,给手术过程中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止血夹,其结构上仍有需要创新的地方,以提高止血夹的闭合能力和闭合效果,降低漏液,防止止血夹松脱,弹开,提高止血夹与施夹钳、松夹钳配合使用的通用性等,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止血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夹,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连接部,所述第一夹臂的一端通过连接部与第二夹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内侧面设置有呈点阵分布的防滑齿,所述防滑齿的点阵由矩形防滑齿或者圆形防滑齿构成,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上的防滑齿呈凹凸对应状态,防滑齿的分布密度越大,防滑齿的线径越小,防滑齿的分布密度越小,防滑齿的线径越大。
优选地,在1cm2范围内,点阵密度为30~600个,对应的防滑齿直径为0.5mm~0.2mm。
优选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的末端通过锁定结构扣合在一起,所述锁定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臂末端的钩槽部和设置在第二夹臂末端的钩部,在钩部内表面上设置有凹槽,并且在钩槽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对应卡合的凸筋。
优选地,所述防滑齿的分布由夹臂中间向两端逐渐变稀,同时防滑齿的大小由夹臂中间向两端逐渐变小,同时两臂点阵分布均为凹凸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上的防滑齿为沿第一夹臂的长轴呈条状分布的单条防滑齿,第二夹臂上的防滑齿为沿第二夹臂的长轴呈条状分布的双条防滑齿,止血夹闭合时,第一夹臂上的单条防滑齿位于第二夹臂的双条防滑齿中央,在防滑的同时形成定位,防止两臂合拢时出现错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40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