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坑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4061.8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52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辉;李波;费交龙;白野;史育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31229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耀先<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桩 两排 基坑支护 冠梁 本实用新型 深基坑工程 地质条件 基坑 拉板 土体 变形 施工 | ||
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支护体系,包括:两排支护桩,且每排至少具有2个支护桩;冠梁,设置于每排支护桩顶部,用于连接一排支护桩中的所有支护桩;拉板,设置于每排支护桩顶部的两端,用于连接两排支护桩顶部的冠梁;加固土体,设置于相邻两排支护桩之间,用于加固所述两排支护桩。本实用新型可广泛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基坑深度较大,变形要求较高,基坑支护体系上需同时进行施工的深基坑工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基础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坑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建建筑可能在原地铁、高铁旁修建,轨道结构对基坑变形要求极高。普通双排桩支护结构可以提供较大的抗侧移刚度,在一定的基坑深度内,无需设内支撑,极大的方便了坑内施工。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由于深基坑对变形要求较高,施工受到双排支护桩的变形控制能力和稳定性的制约,将无法采用普通双排桩作为基坑内的支撑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坑支护体系,具有较高的变形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能够用于深基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体系,包括:两排支护桩,且每排至少具有2个支护桩;冠梁,设置于每排支护桩顶部,用于连接一排支护桩中的所有支护桩;拉板,设置于每排支护桩顶部的两端,用于连接两排支护桩顶部设置的冠梁;加固土体,设置于相邻两排支护桩之间,用于加固所述两排支护桩。
可选的,每排至少有7个支护桩。
可选的,所述拉板为配筋拉板。
可选的,所述配筋拉板与所述冠梁之间通过铆接固定的方式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加固土体与所述支护桩之间无侧向压力。
可选的,所述加固土体填充于任意两支护桩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体系使用加固土体对双排桩进行加固,还可以兼做止水帷幕使用,因此具有支护、截水功能的双重功效。且双排桩形成门式刚架的同时,由于具有加固土体对双排桩内土体进行加固,还采用拉板将双排桩冠梁相连,改善了双排支护桩的受力性状,显著提高了基坑支护体系的抗侧移变形能力,增加基坑支护体系适用的基坑深度,无需在坑内再设置内撑或锚杆。进一步的,所述拉板为配筋拉板,可在配筋拉板上继续进行结构施工,因此适合深浅区域结构同时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且基坑深度较大,变形要求较高,基坑支护体系上需同时进行施工的深基坑工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体系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体系的俯视剖视图;
附图标记:1-支护桩、2-冠梁、3-拉板、4-加固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坑支护体系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体系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坑支护体系的俯视剖视图。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坑支护体系包括:两排支护桩1,且每排至少具有2个支护桩1;冠梁2,设置于每排支护桩1顶部,用于连接一排支护桩1中的所有支护桩1;拉板3,设置于每排支护桩1顶部的两端,用于连接两排支护桩1顶部设置的冠梁2;加固土体4,设置于相邻两排支护桩1之间,用于加固所述两排支护桩1。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每排至少有7个支护桩1。实际上,每排支护桩1中包含的支护桩1的个数可由根据需要来确定,并不以7个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40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坑围护加固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斜向钢支撑用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