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单井控制群井降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1916.1 | 申请日: | 2019-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15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陈道远;刘国禹;郭亮军;卢仲鑫;张本卓;邓百威;王潇;郭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任志龙 |
地址: | 51082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内 水位控制组件 本实用新型 控制管路 控制器 副水管 控制群 主水管 单井 主井 井水 降水 传感器组件 基础工程 控制器电 水位控制 水输送 外水管 副井 输水 连通 地基 水位 探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与基础工程降水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单井控制群井降水的装置,包括井水控制管路和水位控制组件,所述井水控制管路包括位于主井内的井内主水管、若干个位于副井内的井内副水管、若干个位于井外且与所述井内主水管、井内副水管连通的井外水管,所述水位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用于探测主井内水位的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控制器上且用于进行水输送的输水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水位控制效率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与基础工程降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单井控制群井降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群井降水多应用于在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中。
现有的群井降水多采用“一井一泵”来控制井内水位。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井一泵的控制方法需要根据井的数量来规划泵的数量,当井较多时,泵的数量也会增加,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由于无法对多个泵同时进行较为精准的控制,井内水位面无法同步升降,从而使得井内水位控制的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单井控制群井降水的装置,具有提高水位控制效率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单井控制群井降水的装置,包括井水控制管路和水位控制组件,所述井水控制管路包括位于主井内的井内主水管、若干个位于副井内的井内副水管、若干个位于井外且与所述井内主水管、井内副水管连通的井外水管,所述水位控制组件包括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用于探测主井内水位的传感器组件、设置在控制器上且用于进行水输送的输水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感器组件对主井内的水位进行探测,控制器对探测后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并输出控制信号,输水组件接收控制信号后对井内主水管供水,从而实现对井水控制管路的供水,从而使得主井和副井内的水位相等;当副井或主井内的水位发生变化时,通过井水控制管路构成的虹吸回路,实现副井和主井之间的水位自动补充,从而提高了水位控制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井内主水管上的上限水位探针、固定连接在所述井内主水管上的下限水位探针、固定连接在所述井内主水管上的管底水位探针,所述下限水位探针位于所述上限水位探针和管底水位探针之间,所述上限水位探针、下限水位探针和管底水位探针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位到达上限水位探针处时,则水位处于最高值,此时则需要将井内的水进行及时的排出;当水位位于下限水位探针处时,则水位处于最低值,此时则需要对井内进行补水操作;当水位到达管底水位探针处时,则水位未处于井内主水管内,则此时无法产生虹吸;从而通过上限水位探针、下限水位探针和管底水位探针则可了解到水位的状况,控制器可对输水组件进行较为准确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水组件包括位于主井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水泵、固定连接在所述水泵上的输水带,所述输水带上固定连接有分管,所述分管与所述井外水管和井内主水管连通,所述输水带与所述分管的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门开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至水泵处,水泵工作后将主井内的水通过输水带进行抽离,在水经过分管时,分管将水输送至井外水管和井内主水管;工人通过三通阀门开关可对分管的开闭进行控制,从而确定水的输送方向,从而实现供水和排水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管通过三通接头与所述井外水管和井内主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通接头使得水既可流向井外水管,也可流向井内主水管,从而实现了主井内水的平均分配,从而使主井和副井内的水位趋于一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井外水管之间也通过三通接头连通,所述井内副水管也通过三通接头同时与相邻所述井外水管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盛业地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19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锅炉补给水顺控逻辑优化系统
- 下一篇:智能防冒防刮杂物型液位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