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精对位加工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31345.1 | 申请日: | 2019-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75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公平;伏增节;王乐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吉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模座 动模座 对位 定位凸块 驱动气缸 锁合机构 定位凹槽 锁合限位 活塞杆 四角处 限位杆 本实用新型 光发射器 光接收器 加工模具 组件包括 合模 解锁 模座 适配 提示 伸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包括:动模座,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定模座,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对位锁合机构,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定位凸块的光发射器、嵌设在定位凹槽底部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其中,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定模座与动模座为对位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限位杆伸入定模座和动模座之间,此时定模座与动模座无法进行合模,避免了定模座与动模座发生损坏,同时在定模座和动模座精确对位时,使对位锁合机构解锁,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提高了对位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一般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上设有上模腔,下模上设有下模腔,上模和下模合模后即形成完整的加工型腔。目前加工模具一般采用销钉和销孔的方式来避免上模和下模之间出现错位或移位,需要将销钉和销孔调整至对齐才能实现对位,而目前销钉和销孔的对位一般由操作人员来判断,易造成未完全对位时即将上模和下模合模导致模具损坏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具有提高上模和下模对位精确度的优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精对位加工模具,包括:
动模座,所述动模座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有第一模腔,所述动模座的四角处设有定位凸块;
定模座,所述定模座的顶部中心位置处设有所述第一模腔相适配的第二模腔,且所述定模座的四角处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相适配的定位凹槽;以及,
对位锁合机构,所述对位锁合机构包括:嵌设在所述定位凸块的朝向所述定位凹槽一侧的光发射器、嵌设在所述定位凹槽底部且与所述光发射器相对应的光接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定模座上的锁合限位组件;
其中,所述锁合限位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定模座一侧的驱动气缸,以及,固定在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的限位杆;所述光发射器、所述光接收器和所述驱动气缸均连接于一控制器;所述光接收器未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发出的检测光束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伸入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且当所述光接收器接收到所述光发射器的检测光束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气缸驱动所述限位杆脱离所述动模座和所述定模座之间。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定模座与动模座为对位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将限位杆伸入定模座和动模座之间,此时定模座与动模座无法进行合模,避免了定模座与动模座发生损坏;在定模座和动模座进行对位时,光发射器向外发出检测光,若定模座与动模座对位准确,则光接收器可以接受到光发射器的检测光,此时控制器即控制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回缩,带动限位杆脱离定模座与动模座之间,即可进行合模,合模时,通过定位凸块与定位凹槽相配合,即可将定模座和动模座对准;通过设置对位锁合机构,可以阻止定模座和动模座未对位时进行合模,减少模具的损坏,同时在定模座和动模座精确对位时,使对位锁合机构解锁,对操作人员进行提示,从而提高了对位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杆的两端设有缓冲块。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减少限位杆与动模座发生撞击导致动模座的损坏的现象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模座靠近所述对位锁合机构的一侧开设有辅助对位槽,所述限位杆上设有与所述辅助对位槽相适配的对位块。
实现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对位块与辅助对位槽相适配,在动模座与定模座进行合模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合模效率,减少合模过程中出现偏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位块朝向所述动模座的一端设有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吉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吉雄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313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确定位型注塑加工模具
- 下一篇:一种斜顶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