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无屏蔽通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8751.2 | 申请日: | 2019-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12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快脉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G07G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吕伴 |
地址: | 201306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算 红外线 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铝镁合金 天线阵列 触发 屏蔽 客户投诉 两侧设置 吸波材料 入口处 密闭 填充 压抑 客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RFID无屏蔽通道,包括一采用铝镁合金型材制成的RFID结算通道,在铝镁合金型材内填充有吸波材料;在所述RFID结算通道的两侧各放置一个天线阵列,每一个天线阵列与一台RFID阅读器相联;另外在所述RFID结算通道的入口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在RFID结算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当第一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受到触发后,两台RFID阅读器开始工作,当第二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受到触发后,两台RFID阅读器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善无人店的结算环境,从完全密闭的压抑环境,变成开放式的通道,改善客户的体验;避免由于RFIDRFID结算通道串读而引起系统错误结算金额,而引起客户投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结算的RFID无屏蔽通道。
背景技术
当前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无人零售应用发展很快,这类应用的特点主要就是在结算过程中利用商品上的RFID标签来识别商品的SKU,从而实现商品销售金额的统计并通过电子钱包支付,基于此实现了在销售过程中无人化收银的零售业态。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无人店,都采用完全密闭式的RFIDRFID结算通道来识别消费者购买的商品,完全密闭式的RFIDRFID结算通道就是为了屏蔽RFID读写器的射频信号泄漏到RFIDRFID结算通道外部,例如射频型号串读到货架上陈列商品的标签,造成结算金额的错误统计,这样的错误将造成顾客实际支付的金额和购买的商品金额不符合。另外完全密闭式的RFIDRFID结算通道完全密闭,尺寸狭小,顾客在结算过程中处于这样的密闭环境会产生很强的压抑感,严重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因此市场对开放式的无屏蔽RFIDRFID结算通道有很强的需求。
然而,在技术上,无屏蔽RFIDRFID结算通道面临的诸多技术瓶颈,RFID技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射频信号的不确定性。射频信号的分布以及场强是随环境变化而变化的。如果RFID射频信号太弱,可能无法读取到所有需要结算的商品,这种漏读现象会造成商家的物损。如果RFID射频信号太强,则会导致射频信号串读到店内货柜上的陈列商品,或者其他顾客购买的等待通过RFIDRFID结算通道结算的商品,这种情况会导致RFIDRFID结算通道要求顾客支付超出其实际购买商品的金额,久而久之客户会排斥无人零售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密闭式的RFIDRFID结算通道和无屏蔽RFIDRFID结算通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RFID无屏蔽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RFID无屏蔽通道,包括一采用铝镁合金型材制成的RFID结算通道,在铝镁合金型材内填充有吸波材料;在所述RFID结算通道的两侧各放置一个天线阵列,每一个天线阵列与一台RFID阅读器相联;另外在所述RFID结算通道的入口处两侧设置有第一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在RFID结算通道的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当第一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受到触发后,两台RFID阅读器开始工作,当第二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受到触发后,两台RFID阅读器停止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中,每一个天线阵列的内部各安装有4个高增益天线;所述RFID结算通道的两侧两个天线阵列的4个高增益天线对称布置,形成两个完全对称的天线阵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中,每一个天线阵列内部的4个高增益天线的输出端口与一台RFID阅读器相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中,在所述RFID结算通道的底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天线阵列,该天线阵列与另外一台RFID阅读器相联,这个天线阵列的内部也安装有4个高增益天线。当第一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受到触发后,这台RFID阅读器开始工作,当第二对红外线对射传感器受到触发后,这台RFID阅读器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快脉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快脉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87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定位射频识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支持多协议的低频迷你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