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28576.7 | 申请日: | 2019-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34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涛;毕慧娟;于卫忠;金婷婷;秦勇;谢全领;吴明;王兰涛;郭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国涛 |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 代理公司: | 亳州速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7 | 代理人: | 刘佳 |
| 地址: | 475200 河南省开***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地柱 固定半环 接地装置 承重 贴合连接 固定孔 支撑筋 卡槽 建筑工程 本实用新型 表面开设 内腔顶部 抛光表面 外侧表面 防滑纹 荧光层 盘线 弯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所述接地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所述承重顶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所述承重顶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所述承重顶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接地柱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接地柱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所述接地柱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通过设有锥形底,该接地装置插入大地时避免出现弯针的现象,锥形底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便于操作者将接地柱插入大地,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接地装置也称接地一体化装置,把电气设备或其他物件和地之间构成电气连接的设备,接地装置由接地极、接地母线、接地引下线、构架接地组成,它被用以实现电气系统与大地相连接的目的,与大地直接接触实现电气连接的金属物体为接地极,它可以是人工接地极,也可以是自然接地极,对此接地极可赋以某种电气功能,例如用以作系统接地、保护接地或信号接地,接地母排是建筑物电气装置的参考电位点,通过它将电气装置内需接地的部分与接地极相连接,现今需要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达到利于人们安全的目的。
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接地装置,一般底部为尖底,在插入大地时遇到坚硬物体时,容易造成弯针的现象,破坏了该装置,且不易继续插入,实用性不强;
2、现有的接地装置,一般将接地线接入导体时,易松动,不能达到较为安全的接地效果,安全性能不强;
3、现有的接地装置,对于固定接地线的构件容易松动或脱落,容易造成接地线为接入大地,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具有避免破坏该装置,增强实用性和安全性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接地装置,包括接地柱,所述接地柱顶部固定连接有承重顶,所述承重顶内腔顶部设有荧光层,所述承重顶底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撑筋,所述承重顶底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筋,所述接地柱表面设有防滑纹,所述接地柱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底,所述接地柱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外侧贴合连接有第一固定半环,所述第一固定半环两侧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内侧设有第一盘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后侧贴合连接有第二固定半环,所述第二固定半环两侧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内侧设有第二盘线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之间设有螺丝柱,所述螺丝柱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螺帽底部设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防滑纹均匀凹陷分布于接地柱外侧表面,所述接地柱和承重顶呈T字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完全一致,且所述第一固定半环和第二固定半环与卡槽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直径尺寸和第二固定孔直径固定尺寸完全一致,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与螺丝柱结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垫片和螺帽与螺丝柱结构相匹配,且所述螺帽外径尺寸为24mm。
优选的,所述第一盘线孔和第二盘线孔完全一致,且第一盘线孔和第二盘线孔数量均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锥形底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所述锥形底底部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有锥形底,该接地装置插入大地时避免出现弯针的现象,锥形底外侧表面为抛光表面,便于操作者将接地柱插入大地,达到避免装置损坏的目的,提高该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国涛,未经宋国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85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