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速器用换挡装置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4006.0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7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平;钱志超;吴凤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3/30 | 分类号: | F16H3/30;F16H59/02;F16H61/32;F16H63/32;F16H63/34 |
代理公司: | 31264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爱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道 驻车 拨叉滑块 换挡 滑块 减速齿轮组 换挡装置 驻车组件 轮毂 伸入 减速 驻车机构 拨叉 移动 | ||
一种减速器用换挡装置及车辆,该装置包括轮毂、拨叉滑块、拨叉、减速齿轮组、驻车滑块及驻车组件,在所述轮毂上设置有换挡滑道及驻车滑道,所述拨叉滑块伸入所述换挡滑道内,并可在所述换挡滑道的控制下引动,所述驻车滑块伸入所述驻车滑道内,并可在所述驻车滑道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拨叉滑块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相连,所述驻车组件与所述驻车滑块相连。该减速器用换挡装置能够集成驻车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传动系统领域,尤其是一种减速器用换挡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单挡电机减速器逐渐满足不了汽车续航及动力性的苛刻要求,多挡减速器应运而生,其中两挡减速器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就两挡电机减速器中的换挡机构及驻车机构而言,换挡机构一般由换挡电机作为驱动源,而驻车机构由驻车电机作为驱动源,两个机构是完全独立存在的,这种传统的布设形式,结构复杂,布置困难,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速器用换挡装置及车辆,该减速器用换挡装置能够集成驻车机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速器用换挡装置,包括轮毂、拨叉滑块、拨叉、减速齿轮组、驻车滑块及驻车组件,在所述轮毂上设置有换挡滑道及驻车滑道,所述拨叉滑块伸入所述换挡滑道内,并可在所述换挡滑道的控制下引动,所述驻车滑块伸入所述驻车滑道内,并可在所述驻车滑道的控制下移动,所述拨叉滑块与所述减速齿轮组相连,所述驻车组件与所述驻车滑块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用换挡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增扭装置与所述轮毂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用换挡装置还包括拨叉轴及驻车轴,所述拨叉滑块及所述驻车滑块分别套设于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上,所述驻车轴固定于车身固定件上,所述拨叉滑块及所述驻车滑块在所述轮毂的带动下分别可沿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用换挡装置还包括衬套、拨叉轴及驻车轴,所述衬套设置于车身固定件上,所述拨叉滑块及所述驻车滑块分别固定于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上,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伸入对应的所述衬套内,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在所述轮毂的带动下分别可在对应的所述衬套内沿自身轴向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相互平行,所述驻车滑块同时套设于所述拨叉轴及所述驻车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器用换挡装置还包括支撑轴,所述拨叉滑块及所述驻车滑块均设置于同一所述支撑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减速齿轮组包括一挡齿轮、二挡齿轮及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设置于所述一挡齿轮与所述二挡齿轮之间,所述同步器与所述拨叉滑块相连,并可在所述拨叉滑块的带动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上的所述换挡滑道及所述驻车滑道均可以分为7个连续的工作区间,从第一区间至第五区间,所述同步器依次经历与所述二挡齿轮结合的状态、与所述二挡齿轮逐渐脱离的状态、空挡状态、与所述一挡齿轮逐渐结合的状态及与所述一挡齿轮结合的状态;从所述第一区间至所述第五区间,所述驻车组件均处于非驻车状态;从第六区间至第七区间,所述同步器均处于与所述一挡齿轮结合的状态,所述驻车组件依次处于从非驻车状态逐渐过渡到驻车状态以及驻车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上的所述换挡滑道及所述驻车滑道均可以分为7个连续的工作区间,从第一区间至第五区间,所述同步器依次经历与所述一挡齿轮结合的状态、与所述一挡齿轮逐渐脱离的状态、空挡状态、与所述二挡齿轮逐渐结合的状态及与所述二挡齿轮结合的状态;从所述第一区间至所述第五区间,所述驻车组件均处于非驻车状态;从第六区间至第七区间,所述同步器均处于与所述二挡齿轮结合的状态,所述驻车组件依次处于从非驻车状态逐渐过渡到驻车状态以及驻车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减速器用换挡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40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块化风力发电主齿轮箱
- 下一篇:电动车两挡自动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