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髋臼缝合钳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22562.4 | 申请日: | 2019-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30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积水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A61B17/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苏雪雪 |
地址: | 10003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髋臼手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髋臼缝合钳;其可减少缝合器械的占用空间,降低在狭小空间中进行缝合时的难度,提高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增加辅助移动手柄张合的结构,减轻医生的手部酸累现象,减轻医生的疲劳度;包括固定手柄、移动手柄、钳身、固定杆和移动杆,固定手柄顶端与钳身右端下侧连接,固定手柄与移动手柄可转动连接,还包括固定杆和移动杆,还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髋臼缝合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髋臼缝合钳。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涉及髋臼的骨科手术中,因为其解剖位置较深同时空间较为狭小(尤其在小龄患儿中)导致手术操作较为困难,缝合时若使用现有的常规持针器夹带针线进行缝合操作往往会出现器械进出髋臼困难或缝线引出困难,这样既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增加患者的手术危险性;现有缝合器械设备的使用便捷性较低,长时间手术较易导致手部酸累现象,较易增加医生疲劳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少器械的占用空间,降低在狭小空间中进行缝合时的难度,提高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增加辅助移动手柄张合的结构,减轻医生的手部酸累现象,减轻医生的疲劳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臼缝合钳,包括固定手柄、移动手柄、钳身、固定杆和移动杆,固定手柄顶端与钳身右端下侧连接,固定手柄与移动手柄可转动连接,固定杆和移动杆均设置于钳身左端,固定杆右端与钳身左端连接,移动杆顶端与固定杆底端接触,移动杆右端与移动手柄顶端可转动连接,固定杆左端设置有固定钳嘴,固定钳嘴右端与固定杆左端连接,固定钳嘴顶端设置有连接孔,移动杆左端设置有活动钳嘴,活动钳嘴顶端右侧与固定杆底端左侧可转动连接,移动杆左端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右端与移动杆左端连接,连接杆左端与活动钳嘴右端可转动连接;还包括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固定手柄前端上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后端与固定手柄前端上侧连接,第一弹簧设置于移动手柄与第一固定板之间,第一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移动手柄右端和第一固定板左端连接,移动杆底端右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顶端与移动杆底端右侧连接,第二弹簧设置于第二固定板与移动手柄之间,第二弹簧左端和右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板右端和移动手柄左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臼缝合钳,固定杆底端设置有滑道,滑道内设置有滑块,滑块外侧壁与滑道内侧壁接触,滑块底端与移动杆顶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臼缝合钳,固定钳嘴底端设置有多组钳齿,多组钳齿顶端均与固定钳嘴底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髋臼缝合钳,活动钳嘴左端设置有连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移动手柄底端向右移动的同时,移动手柄顶端向左移动,移动杆随之向左移动,移动杆向左移动的同时连接杆向左移动,活动钳嘴与固定杆铰接处向右上方进行转动,活动钳嘴顶端右侧向上移动至插入固定钳嘴的连接孔内,减少钳嘴的占用空间,减少钳嘴的张合度,降低在狭小空间中进行缝合时的难度,提高设备的使用便捷性;借助第一弹性装置开合手柄使医生在使用缝合钳过程中更加省力,同时通过第二弹性装置可以在通过手柄控制钳嘴开合时使钳嘴开合更加灵活,减轻医生的手部酸累现象,减轻医生的疲劳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B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1、固定手柄;2、移动手柄;3、钳身;4、固定杆; 5、移动杆;6、固定钳嘴;7、钳齿;8、活动钳嘴;9、连接杆;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第一固定板;13、第二固定板;14、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未经北京积水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22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积木式装料盘的化妆盒
- 下一篇:一种机壳接水箱一体化结构及其除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