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红外线接收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0019437.8 | 申请日: | 2019-0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34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 发明(设计)人: | 叶弥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弥河 |
| 主分类号: | H04B10/60 | 分类号: | H04B10/60;H05K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宾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59 | 代理人: | 马簪 |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接收器 条状滑槽 屏蔽外壳 屏蔽壳 后壳 屏蔽功能 接收头 前壳 凸条 本实用新型 侧板内壁 侧板外壁 过盈配合 红外信号 滑移配合 环境考虑 接收窗口 逐渐减小 拆卸 拆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红外线接收器,属于红外线接收器,其包括红外线接收器本体以及屏蔽外壳,红外线接收器本体包括接收头,屏蔽外壳上开设有供接收头接收红外信号的接收窗口,屏蔽外壳包括横截面均呈U型状设置的前壳和后壳,前壳的侧板外壁设有凸条,后壳的侧板内壁开设有条状滑槽,条状滑槽开设的深度由后壳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凸条与部分条状滑槽滑移配合,且与剩余部分条状滑槽过盈配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屏蔽壳安装繁琐,拆卸麻烦,令使用者在根据不同环境考虑需不需要使用屏蔽壳时,不易拆除屏蔽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线接收器,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红外线接收器。
背景技术
目前,红外线接收器在家用电器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有的红外线接收头经过环氧树脂等材质封装完毕后,将红外线接收头安装于屏蔽壳中,以增强控制芯片的抗光干扰和电磁干扰能力。
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是将外壳和内壳弯折来达到固定的功能。
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种屏蔽壳安装繁琐,拆卸麻烦,令使用者在根据不同环境考虑需不需要使用屏蔽壳时,不易拆除屏蔽壳,因此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红外线接收器,能够屏蔽光干扰和电磁干扰的同时,方便使用者拆除,以供使用者根据不同环境使用或者不适用屏蔽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屏蔽功能的红外线接收器,包括红外线接收器本体以及屏蔽外壳,所述红外线接收器本体包括接收头,所述屏蔽外壳上开设有供接收头接收红外信号的接收窗口,所述屏蔽外壳包括横截面均呈U型状设置的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的侧板外壁设有凸条,所述后壳的侧板内壁开设有条状滑槽,所述条状滑槽开设的深度由后壳一侧向另一侧逐渐减小,所述凸条与部分条状滑槽滑移配合,且与剩余部分条状滑槽过盈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收窗口增强在红外线接收器本体外设置屏蔽壳之后,接收头本身接收红外线信号的能力;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到该屏蔽壳时,使用者可以将凸条沿条状滑槽较深处滑移至条状滑槽较浅处,并与较浅处的条状滑槽过盈配合,以达到将前壳固定于后壳上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头呈半圆球状,所述接收窗口设有呈“#”型网格状的保护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十”型保护筋,使得接收头最中心的黄金接收位置被保护筋遮挡住,严重影响了接收头接收红外信号的能力,采用“#”型网格状的保护筋有效避开了中心接收位置,提高了接收头的红外接收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接收头呈半圆柱状设置,所述接收窗口设有呈“#”型网格状的保护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接收头呈不同形状,亦能够采用“#”型网格状的保护筋。
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线接收器本体包括三个引脚,分别为VCC引脚、GND引脚和OUT引脚。
作为优选,所述GND引脚位于VCC引脚和OUT引脚之间,所述VCC引脚和所述OUT引脚远离接收头的一端均背离GND引脚弯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VCC引脚和OUT引脚弯折的设置有助于增大VCC引脚和OUT引脚之间的距离,避免VCC引脚与OUT引脚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后壳的侧板外壁设有指向箭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给使用者提供标志,告知使用者如何达到固定或者分离前壳和后壳。
作为优选,所述保护筋为金属材质,且与前壳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弥河,未经叶弥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94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调制器模块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电信息采集及设备诊断评估仿真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