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油盒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8139.7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0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靳光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15/00 | 分类号: | F04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活塞泵 导油 本实用新型 接油部 接油盒 容纳腔 容纳 余液 轨道 间隙形状 泵体 拆卸 底座 连通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油盒,包括:容纳部,容纳部具有容纳余液的容纳腔;接油部,接油部具有导油轨道,且导油轨道与容纳腔连通,导油轨道的形状与旋转活塞泵的泵体和旋转活塞泵的底座之间的间隙形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转活塞泵拆卸时内部的余液不方便清理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活塞泵清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油盒。
背景技术
在稠油生产净化油输送过程中,旋转活塞泵是一种重要的输送设备之一,当旋转活塞泵内部配件损坏,需要更换时,要提前对泵体内原油余液进行放空,由于泵体下部不规则,拆泵盖放空时,泵体内的余液漏在机泵底座内,以及泵四周,漏在机泵底座内不方便清理,存在很大的工作量,浪费余液,耗费擦洗用的清洗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油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旋转活塞泵拆卸时内部的余液不方便清理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油盒,包括:容纳部,容纳部具有容纳余液的容纳腔;接油部,接油部具有导油轨道,且导油轨道与容纳腔连通,导油轨道的形状与旋转活塞泵的泵体和旋转活塞泵的底座之间的间隙形状相配合。
进一步地,接油部包括顺次连接的直线段和弧形段,且弧形段沿远离直线段的方向向上延伸,容纳部与直线段远离弧形段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接油部高度较低的一端与容纳部连接。
进一步地,接油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导油槽,导油槽形成导油轨道。
进一步地,容纳部的侧面上部具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进油口,导油槽与进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容纳部还具有用于排油的排油口,排油口设置在容纳部的侧面底部,并与容纳腔连通。
进一步地,接油盒还包括排油管,排油管与排油口连通。
进一步地,进油口和排油口分别设置在容纳部不同的侧面。
进一步地,接油盒还包括封堵件,封堵件与排油管可拆卸连接,以封堵排油管。
进一步地,接油盒还包括把手部,把手部与容纳部或接油部连接。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接油盒包括容纳部和接油部,容纳部具有容纳余液的容纳腔;接油部具有导油轨道,且导油轨道与容纳腔连通,导油轨道的形状与旋转活塞泵的泵体和旋转活塞泵的底座之间的间隙形状相配合。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有容纳部和接油部,并且接油部的导油轨道的形状与旋转活塞泵的泵体和旋转活塞泵的底座之间的间隙形状相配合,从在旋转活塞泵拆卸至将接油盒放置到泵体和底座之间的空间再进行放空操作,这样即可有效地防止泵体内的余液四处乱流,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缩短了放空时间,降低了单次修泵的损耗。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接油盒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容纳部;11、容纳腔;20、接油部;21、导油槽;30、排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8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螺杆泵用双端面机械密封
- 下一篇:一种双机头组合式干式无油螺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