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矿架空乘人索道用钢丝绳的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3083.6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5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全山;李桂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市百思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B7/00 | 分类号: | B61B7/00;B61B12/02;B61B12/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梅洪玉 |
地址: | 22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巷道 钢丝绳 架空乘人设备 架空乘人索道 本实用新型 布置结构 传统的 煤矿 绕过 尾轮 架空乘人装置 闭环 钢丝绳布置 驱动 布置方式 副驱动轮 基建费用 机械设备 巷道断面 主驱动轮 煤矿用 包角 工作量 整修 狭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架空乘人索道用钢丝绳的布置结构。将一根形成闭环的钢丝绳通过一部架空乘人设备,运用在两个单侧运行的巷道中;所述钢丝绳绕过架空乘人设备的主驱动轮180°,再绕过架空乘人设备的副驱动轮180°,合计围包角为360°。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钢丝绳布置,颠覆传统的布置方式,驱动部分和尾轮不再是传统的方式一头一尾地布置在巷道的两端,而是可以根据巷道情况任意布置驱动部分和尾轮,最大限度的减少整修巷道工作量,节省基建费用;可以实现一部架空乘人装置,多条巷道同时运行;特别适合巷道狭窄,巷道断面不够的巷道,及运量大且巷道情况复杂的煤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煤矿用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煤矿架空乘人索道用钢丝绳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架空乘人索道,无论是双侧运行,还是单侧运行,都是在同一巷道内采用一根闭环的钢丝绳。换句话说,就是在同一个巷道截面内,有两个钢丝绳截面,其一侧的钢丝绳上行,另一侧的钢丝绳下行。类似于地面上的索道,从山下到山上,一侧钢丝绳上山,另一侧钢丝绳下山。另外,钢丝绳在同一个巷道运行,钢丝绳的一端是驱动轮,另一端是尾轮,钢丝绳绕过驱动轮后回转。同样的,钢丝绳绕过尾轮后再次回转,其结构如图1。
上述结构钢丝绳围绕驱动装置的围包角是:
a.采用单轮驱动时,其围包角约为180°,设备收绳时钢丝绳略大于180°,扩绳时略小于180°。
b.采用双轮驱动时,即一个双槽主驱动轮和一个单槽驱动副轮,其围包角约为540°,设备收绳时钢丝绳略大于540°,扩绳时略小于540°。
上述结构布设成本较高,运行效率不高,且对于巷道狭窄,巷道情况,巷道断面不够的巷道施工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煤矿架空乘人索道用钢丝绳的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煤矿架空乘人索道用钢丝绳的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将一根形成闭环的钢丝绳通过一部架空乘人设备,运用在两个单侧运行的巷道中;所述钢丝绳绕过架空乘人设备的主驱动轮180°,再绕过架空乘人设备的副驱动轮180°,合计围包角为360°,再连接位于过渡巷道一与巷道一交叉处的水平转弯装置一,通过收绳装置连接位于巷道一中的静态上车装置一,进而连接巷道一中的静态下车装置一,后钢丝绳依次连接位于过渡巷道二与巷道一交叉处的水平转弯装置二、位于过渡巷道二与巷道二交叉处的水平转弯装置三,再依次连接位于巷道二中的静态上车装置二、静态下车装置二,最后通过过渡巷道一与巷道二交叉处的水平转弯装置四连接回主驱动轮,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所述架空乘人设备位于过渡巷道一中,可采取架空布置方式,也可采取落地布置。
所述水平转弯装置一与收绳装置之间连接尾轮。
所述过渡巷道一、过渡巷道二均为连通巷道一与巷道二的巷道。
所述主驱动轮为双槽轮,副驱动轮为单槽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新的钢丝绳布置,颠覆传统的布置方式,驱动部分和尾轮不再是传统的方式一头一尾地布置在巷道的两端,而是可以根据巷道情况任意布置驱动部分和尾轮,最大限度的减少整修巷道工作量,节省基建费用;可以实现一部架空乘人装置,多条巷道同时运行;特别适合巷道狭窄,巷道断面不够的巷道,及运量大且巷道情况复杂的煤矿。
附图说明
图1为架空乘人索道通常采用的钢丝绳布置方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市百思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扬州市百思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3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