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轧回炉坯描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11752.6 | 申请日: | 201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52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楠;胡小兵;王旭生;董宝权;张海宾;刘鸿智;杜洪志;刘克云;姜文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51/00 | 分类号: | B21C5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陈福昌 |
地址: | 117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炉 连接段 夹片 保护罩 延长杆 夹持器 混料 尾端 热轧 设备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热轧生产线 安全事故 号码标记 交叉连接 拉紧弹簧 生产事故 一端开口 可转动 拉近 内壁 冷却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生产线回炉坯标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热轧回炉坯描号器,包括延长杆、固定在延长杆头端的保护罩以及设置在保护罩中的夹持器,保护罩远离延长杆的一端开口,夹持器包括夹片A和夹片B,夹片A尾端设置连接段A,夹片B尾端设置连接段B,连接段A和连接段B可转动地交叉连接后又分别固定在保护罩的内壁上,且连接段A和连接段B之间设置拉紧弹簧,用于将夹片A和夹片B距离拉近。本新型无需回炉坯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描号,使回炉坯快速投入下次生产,避免操作员在描号时因距离较近产生安全事故;及时把号码标记到回炉坯上,可减少回炉坯标记错误的问题,避免混料,进而减少因混料造成的生产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生产线回炉坯标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热轧回炉坯描号器。
背景技术
随着钢材市场供求方的变化,各个钢厂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客户对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性能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所以,生产线出现因卡钢、设备故障、操作失误导致加热炉内的钢坯超出工艺规定的加热时间,必须从炉内退出,不能继续轧制出成品,此钢坯称为回炉坯。目前,每次回炉量较大,平均在30块左右,而且温度1000℃左右,为防止钢坯顺序混乱,导致生产事故,退回的钢坯需要在高温环境下快速标记号码。现有技术中,未轧制退回的高温钢坯在坯库放两天以上,然后由操作员手持油性粉笔进行标记坯号。由于回炉坯在仓库内冷却时间长,冷却后标记号码受人为因素影响,会出现标记错误而导致混料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运行,甚至导致生产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轧回炉坯描号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热轧回炉坯描号器,包括延长杆、固定在延长杆头端的保护罩以及设置在保护罩中的夹持器,保护罩远离延长杆的一端开口,夹持器包括夹片A和夹片B,夹片A尾端设置连接段A,夹片B尾端设置连接段B,连接段A和连接段B可转动地交叉连接后又分别固定在保护罩的内壁上,且连接段A和连接段B之间设置拉紧弹簧,用于将夹片A和夹片B距离拉近。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A和夹片B的截面为弧段。
进一步地,所述夹片A和夹片B相对的面上分别固定柔性层。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杆为可伸缩杆。
进一步地,所述延长杆的手持部分设置多个防滑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①提高效率:在高温环境下标记号码,缩短回炉坯再次投入生产的时间。②提高安全性:避免操作员因标记回炉坯号码时发生烫伤事故。③提高准确性:回炉坯出炉后迅速标记号码,避免出现混料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器的夹片A和夹片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轧回炉坯描号器,包括延长杆1、固定在延长杆1头端的保护罩2以及设置在保护罩2中的夹持器3,保护罩2远离延长杆1的一端开口,夹持器3包括夹片A301和夹片B302,夹片A301尾端设置连接段A303,夹片B302尾端设置连接段B304,连接段A303和连接段B304可转动地交叉连接后又分别固定在保护罩2的内壁上,且连接段A303和连接段B304之间设置拉紧弹簧4,用于将夹片A301和夹片B302距离拉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11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