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吸油烟机的油杯液位警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0002839.7 | 申请日: | 2019-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061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杜杉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33102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雪波;陈洪娜<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杯 红外发射管 红外接收管 液位 步进电机结构 非接触式结构 液位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 函数关系式 警戒装置 实时测量 使用寿命 水平距离 吸油烟机 红外线 油位 预设 装配 警戒 检测 | ||
一种吸油烟机的油杯液位警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与水平面呈夹角θ,并且满足如下函数关系式其中,H为红外发射管距离油杯底面的高度,hmax为预设的油杯警戒高度,L为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的水平距离。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红外线非接触式结构检测油位,能够大大延长油杯液位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装配和更换都更简单;采用步进电机结构,可以实时测量油杯内的液位高度,功能更加丰富,使用体验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位检测装置,特别是一种吸油烟机的油杯液位警戒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吸油烟机油杯通常采用透明塑料或者金属材质,对于塑料材质的油杯,由于其强度低,容易存在老化的情况;而对于金属材质的油杯,虽然其强度高,但观察油杯的液位高低并不方便,即使有观察窗存在,但长时间使用后,油污粘附在观察窗上,用户还是无法看清油杯的液位。
为了能够方便检测油杯的液位,现有技术中,如已有的专利号为201310653491.5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吸油烟机油杯油位检测装置》通过检测电路上的加热型热敏电阻对油杯中的油液进行加热和检测油液的温度,但是,该专利采用接触式的检测方式,电子元器件在这种油污环境下使用寿命会降低,进入影响检测准确性和灵敏度;另有申请号为201510386967.2的发明专利申请《吸油烟机油杯警戒油位预告装置》公开了这样一种检测装置,其通过浮体等装置来检测油杯警戒液位,但是,该专利存在的问题是,当浮体长时间泡在油污中后,浮体受污染使得使用寿命降低,同样影响到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针对现有的采用接触式方式实现油杯液位检测的装置还存在各种问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油杯液位检测的精度和延长检测装置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可大大延长使用寿命且结构设计简单的吸油烟机的油杯液位警戒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的油杯液位警戒装置,所述油杯连接于油烟机主体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杯液位警戒装置包括有
红外发射管,安装于油烟机主体上且设置于所述油杯开口端一侧的上方,该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至油杯液面;
红外接收管,安装于油烟机主体上且设置于所述油杯开口端另一侧的上方,所述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对称布置且相对而设,该红外接收管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并经设定的油杯警戒高度的液面反射后的红外信号;
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与水平面呈设定夹角θ设置,并且,满足如下函数关系式
其中,上述函数关系式中,H为红外发射管距离油杯底面的高度,hmax为预设的油杯警戒高度,L为红外发射管与红外接收管之间的水平距离。
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避免干扰和误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红外发射管的出射口和红外接收管的入射口分别设置有防止光线散射的遮光柱。该遮光柱为呈圆筒状的黑色遮光柱,可以套设在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头部,以保证发射角度和接受角度沿着设定的角度发出或接收,避免光线散射或者反射到其他物体上而引起的测量误差。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油杯液位警戒装置还包括有可驱动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设定夹角θ发生变化的步进电机,并且,所述油杯液位高度h通过如下公式实现
其中,θstep为设定的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即对应一个脉冲信号步进电机所转过的机械角度;n为步进电机转动的步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00028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