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耐热、抗冲击K树脂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6038.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17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黎广贞;陈英林;彭贤宾;郑岩;李国政;杨永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众和中德精细化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东众和化塑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L25/12;C08L51/04;C08L35/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25011 广东省茂名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耐热 冲击 树脂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耐热、抗冲击K树脂共混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K树脂40~70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20~40份、丙烯酸酯类弹性体5~20份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1~10份。本发明K树脂共混材料,透明、耐热、抗冲击性能好,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移动式DVD电子产品及电视机、液晶显示器等家用电器、汽车仪表显示器外壳等。另外,其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综合性能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K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透明、耐热、抗冲击K 树脂共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K树脂(即丁苯透明抗冲树脂)是以苯乙烯、丁二烯为单体,以环己烷为溶剂,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方法合成的一种丁苯嵌段共聚物,其主要特性是兼有高透明性和良好的抗冲击性、密度小、着色力强,加工性能优异、无毒性,用于注塑、中空吹塑、挤出等加工方法,可加工出外观平滑、高光泽、高透明的制品,广泛用于冰箱制造、制鞋、玩具制造、食品容器及包装、医疗器械、日常高档制品、电器仪表盘和与其他材料共混改性等领域。
与其他透明聚合物相比较,K树脂的特点是密度低,从经济角度上看更有吸引力。K树脂的得率比非苯乙烯类的透明树脂高20%~30%,符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FDA 21CFR177 1640条款和欧洲EEC指引90/128/EEC修订条款的规定,可用作食品的包装。
但是K树脂的耐热性较低,热变形温度只有60℃左右,维卡软化温度为 70~90℃,限制了K树脂的应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通过K树脂与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等共混提高K树脂的耐热性能,但是降低了K树脂的抗冲击性能,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透明、耐热、抗冲击K树脂共混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透明、耐热、抗冲击K树脂共混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成分:K树脂40~70份、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20~40份、丙烯酸酯类弹性体5~20份和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1~10份。
本发明所述K树脂共混材料,能保证在不降低K树脂透明性的同时,提高 K树脂的耐热性和抗冲击性能,进一步扩大K树脂的应用范围。
优选地,所述K树脂为丁苯透明抗冲树脂。
更优选地,所述K树脂中,苯乙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70~75%,丁二烯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30%。
优选地,所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中,丙烯腈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30%;所述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维卡软化点大于100℃。这样的选择,可以更好的提高共混物的耐热性。
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类弹性体为MBS树脂。
更优选地,所述丙烯酸酯类弹性体中,丙烯酸甲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5~45%,丁二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0~40%,苯乙烯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5~60%。这一选择可以更好的提高K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的冲击强度,同时调节折光率,提高共混物的透明性。
优选地,所述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中,马来酸酐的重量百分含量为 5~25%。这一选择可以更好的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提高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所述的透明、耐热、抗冲击K树脂共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K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丙烯酸酯类弹性体、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加入到高速混合机内,搅拌均匀;
(2)将上述混合均匀的原料放入造粒机中进行混炼、熔融、挤出、冷却后切粒,制备得到K树脂共混材料。
优选地,所述造粒机中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加工温度为160~210℃,螺杆转速为200~60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众和中德精细化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东众和化塑股份公司,未经广东众和中德精细化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东众和化塑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60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天线封装结构
- 下一篇:应用于显示器固定框架的定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