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5992.1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3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胡跃钢;周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7/22 | 分类号: | F16K17/22;F16K31/50;F16K4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刘常宝 |
地址: | 2016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量计 恒流式省 气阀 | ||
1.一种带流量计的恒流式省气阀,其特征在于,该省气阀包括流量计(1),阀体(2)、减压阀芯组件(3)、流量调节阀(4),隔膜组件(5),阀盖(6)和调压组件(7)和转换阀杆(8),
所述流量计(1)安装在所述阀体(2)上端,所述隔膜组件(5)覆盖在所述阀体(2)的下端端面上,所述阀体(2)的下端和所述隔膜组件(5)安装在所述阀盖(6)的内腔中,所述调压组件(7)和所述转换阀杆(8)安装在所述隔膜组件(5)下面的所述阀盖(6)内腔中,
所述减压阀芯组件(3)和所述流量调节阀(4)安装在所述阀体(2)中,
所述转换阀杆(8)用于实现所述省气阀的稳定气体流量工作方式和节省气体工作方式之间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整体呈圆柱体形状,所述阀体(2)在其圆柱体的纵轴方向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减压阀芯组件(3)的第一安装腔(25),并且在其圆柱体的径向上设置有进气腔(26)、出气腔(27)和用于安装流量调节阀(4)的第二安装腔(28),
所述第一安装腔(25)的开口位于圆柱体的下表面上,
所述进气腔(26)、所述出气腔(27)和所述安装腔(28)的开口位于所述阀体(2)的圆柱体外圆周表面上,并且这些腔的底部靠近圆柱体的中心纵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省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25)呈台阶式,其内径从开口向底部逐渐减小,包括小直径腔部分、中间直径腔部分和大直径腔部分,所述小直径腔部分和中间直径腔部分用于安装减压阀芯组件(3),所述第一安装腔(25)的开口由所述隔膜组件(5)密封,这样,所述小直径腔部分形成气体输入压力腔,所述大直径腔部分形成减压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盖(6)的内腔(61)也呈台阶式,其内径从开口向底部逐渐减小,形成小直径内腔部分、中间直径内腔部分和大直径内腔部分,所述小直径内腔部分和所述中间直径内腔部分用于密封安装所述调压组件(7),所述大直径内腔部分用于安装所述阀体(2)的圆柱体下端和隔膜组件(5),内腔(61)的中间直径内腔部分形成基准压力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省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内部还设置有多个气体通道,用于使所述进气腔(26)、所述流量计(1)、所述气体输入压力腔、所述减压腔、所述流量调节阀(4)、所述出气腔(27)、以及所述基准压力腔之间相互连通,
当所述多个气体通道依次将所述进气腔(26)、所述流量计(1)、所述气体输入压力腔,所述减压腔、所述流量调节阀(4)、所述出气腔(27)连通,同时将所述流量调节阀(4)出气口与所述基准压力腔连通时,所述省气阀处于稳定气体流量工作方式,
当所述气体通道依次将所述进气腔(26)、所述流量计(1)、所述气体输入压力腔,所述减压腔、所述流量调节阀(4)、所述出气腔(27)连通,同时所述基准压力腔与外界连通时,所述省气阀处于节省气体工作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省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2)内部设置有第一气体通道(201)、第二气体通道(202)、第三气体通道(203)、第四气体通道(204)、第五气体通道(205)和第六气体通道(206),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201)的一端与所述流量管(11)的内腔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20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202)的另一端与所述进气腔(26)连通,所述第三气体通道(203)的一端与所述流量调节阀(4)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可与所述阀盖(6)的基准压力腔连通,所述第四气体通道(204)的一端与所述流量调节阀(4)的进气口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五气体通道(205)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五气体通道(205)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25)的减压腔连通,所述第六气体通道(616)的一端与流量计的间隙(11-1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腔气体(25)的气体输入压力腔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99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眼球追踪的视距检测自动变焦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