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户报障数据的车辆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5872.1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91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杨磊;李皓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Q10/04;G06Q10/00;G06K9/62;G06N20/00;G06F11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汪家瀚 |
地址: | 201199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用户 数据 车辆 零部件 寿命 预测 方法 系统 | ||
一种基于用户报障数据的车辆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寿命预估模型;从服务器中提取运营中的待评估车辆的车辆信息;寿命预估模型根据提取到的车辆信息对当前待评估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预估,得出各个零部件的预估寿命,其后将预估寿命与预设的零部件寿命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待评估车辆是否包含有预估寿命达到寿命阈值的零部件;若是,则输出第一结果信息至服务器。本发明可在线对服务器中登记的车辆的零部件进行寿命预估,从而可在车辆零部件正式发生故障之前进行预报,通知相关的运维人员进行处理,从而可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并避免故障车辆混入使用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报障数据的车辆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共享电动车的兴起,人们的出行变得更为便利。然而随着共享车辆的使用量的提升和时间的推移,车辆的零部件会逐渐老化损坏,影响用户体验甚至报废。对于出现故障的车辆,目前只能通过用户在使用时主动上报后,然后通知运维人员现场确认或通过运维人员扫街的方法来处理。这种处理方式效率低下,无法及时的处理已出现故障的车辆,也无法及时的发现即将出现故障的车辆。而故障车辆若不及时回收或处理,其与正常车辆共同投入使用时,将会大大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此外,在用户申报车辆故障时,经常存在虚假报障,这种虚假报障,会大大增加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运维人员的实际工作效率。
因此,对于共享车辆,若能及时发现车辆故障,并预估车辆的寿命,必能方便运维人员及时的处理即将故障的车辆,减少故障车辆混入使用的问题,从而避免一系列由故障车辆所带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用户报障数据的车辆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报障数据的车辆零部件寿命预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建立寿命预估模型;
将所述寿命预估模型部署在服务器中;
从所述服务器中提取运营中的待评估车辆的车辆信息;
所述寿命预估模型根据提取到的所述车辆信息对当前所述待评估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预估,得出各个零部件的预估寿命;
所述寿命预估模型将所述预估寿命与预设的零部件寿命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所述待评估车辆是否包含有预估寿命达到寿命阈值的零部件;
若是,所述寿命预估模型输出第一结果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寿命预估模型将所述预估寿命与预设的零部件寿命阈值进行比较,判断当前所述待评估车辆是否包含有预估寿命达到寿命阈值的零部件时,若否,则从所述服务器中提取运营中的其他待评估车辆的车辆信息,所述寿命预估模型根据提取到的所述车辆信息重新对当前所述待评估车辆的各个零部件的使用寿命进行预估。
进一步地,建立寿命预估模型时,包括以下步骤:
从所述服务器中提取用户报障时所提交的报告车辆故障的报障图片;
利用车辆故障检测模型自动检测所述报障图片中车辆故障部位发生的故障位置;
从所述服务器中提取所述故障部位所属车辆的车辆寿命相关信息;
根据所述故障部位、故障位置及所述车辆寿命相关信息建立寿命预估训练集合;
使用所述寿命预估训练集合对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模型训练,建立所述寿命预估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钧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