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电路、电路控制方法、电源适配器、及电子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25857.7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49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姚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赵婷 |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电路 控制 方法 适配器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有源钳位反激电路以及调节电阻电路。所述有源钳位反激电路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用于监控所述有源钳位反激电路的功率。所述调节电阻电路并联于所述检测电阻两端。其中,所述调节电阻电路包括调节电阻和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调节电阻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串联。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预定条件时导通所述调节电阻电路,以及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断开所述调节电阻电路。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方法、一种电源适配器、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源电路、一种电路控制方法、一种电源适配器、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产品功率需求愈来愈高,相对的便是充电量大幅增加;为满足大功率的充电需求,充电器的体积势必会变的更大,如此一来,易造成使用者携带不便,或是机动性受限的情况。
目前有源箝位反激拓扑架构成为业界新的开发选项。有源箝位反激拓扑架构通过合适的箝位控制,可达到零电压开关(ZVS),以消除开关损耗并降低电磁干扰(EMI)。然而有源箝位反激(Active Clamp Flyback)拓扑在空载(例如,输出功率0.5W以下)时,钳位管并不工作,此时钳位控制将失去改善电源电路性能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源电路。所述电源电路包括有源钳位反激电路以及调节电阻电路。所述有源钳位反激电路包括检测电阻,所述检测电阻用于监控所述有源钳位反激电路的功率。所述调节电阻电路并联于所述检测电阻两端。其中,所述调节电阻电路包括调节电阻和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调节电阻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串联。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预定条件时导通所述调节电阻电路,以及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断开所述调节电阻电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预定条件包括: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小于预定电压值,所述预定电压值被设置为所述有源钳位反激电路在进入打嗝模式时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临界电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第一mos管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控制单元。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与所述调节电阻串联,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的信号接地,以及所述控制单元并联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之间。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二mos管、电容、第一电阻以及控制芯片。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电连接,以及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接所述控制芯片输出的第一电压信号。所述电容并联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控制芯片输出的第二电压信号,另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连接,以及另一端接所述控制芯片输出的第三电压信号,其中,所述第三电压信号被用于延迟所述第二mos管的导通或关断。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电压信号被设置为固定电压值。所述第一电压信号被设置为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低电平,以及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所述第一电压信号为高电平。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控制芯片还用于:检测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确定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条件,得到第一判断结果;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第一电压信号的输出。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路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所述的电源电路。所述方法包括:检测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确定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否满足所述预定条件;以及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满足预定条件时导通所述调节电阻电路,或者在所述检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满足所述预定条件时断开所述所述调节电阻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85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风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下一篇:飞杆固定座及腔体滤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