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5461.2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7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金渊;刘秀兰;李国昌;李香龙;朱洁;邱明泉;张宝群;陈熙;赵宇彤;程林;张倩;关宇;林志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8 | 分类号: | G01R31/68;G01R2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董文倩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线 端子 检测 方法 设备 存储 介质 处理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连接图像检测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检测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本发明解决了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充电桩流水线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运载机器人将充电桩的测试托盘自动放在测试台上,完成测试端子(即接线端子)的自动对接。但是,在充电桩检测过程中,测试托盘与测试台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确保测试托盘与测试连接的可靠性,即便测试托盘与测试台可以自动对接,也需要对接线端子进行人工检测。
针对上述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至少解决无法对接线端子的连接情况进行自动化检测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线端子的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测试台与充电桩测试托盘在连接部位的连接图像,其中,所述连接图像上记录有测试台上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上设置的第二接线端子;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其中,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通过接触电阻构成回路;检测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并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一弱电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第二强电接线端子和第二弱电接线端子;其中,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所述测试台与所述充电桩测试托盘通过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传输强电信号。
可选地,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包括: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基于所述连接图像检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是否接触。
可选地,所述接触电阻包括:强电接触电阻和弱电接触电阻,其中,在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强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强电接线端子通过强电接触电阻构成强电回路;在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接触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弱电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弱电接线端子通过弱电接触电阻构成弱电回路。
可选地,基于检测到的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判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的电气连接状态包括:判断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发生虚接;在所述接触电阻的阻值不大于所述预设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子正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5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