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筒壁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22540.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17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彬;王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丰吾道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18 | 分类号: | B21D51/18;B21D35/00;B21D39/02;B21D3/04;B21D43/00;B21D43/11;B21D43/14;B21D45/04;B23P2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九道和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4 | 代理人: | 李蕾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筒壁 成型 | ||
本发明属于装配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筒壁成型机,包括折边机构、翻转机构、扣缝机构以及整形机构,所述折边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弯折成V形卡口并将平面片材输送至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分别翻转180°并在扣缝机构处使该两端对接,所述扣缝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两端压接固定使片材连接为环形筒材,所述整形机构用于将环形筒材辊压成圆筒状。本发明将筒状部件的辊压和扣缝机构整合为一体,并对加工顺序进行调整,即先扣缝后整形,解决了薄壁零件辊压后不宜输送的缺陷,实现了薄壁筒状部件的自动化成型,简化了加工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家电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筒壁成型机。
背景技术
如洗衣机内筒壁这类薄壁圆筒形配件在制造过程中一般采用先压弯后扣缝的工艺顺序进行加工,即先将平面片才辊压出一定弧度,然后再将平面片材两端铆压成一体。这种成型方式的缺陷在于,片材弯曲成弧形以后,由于两端未进行连接,因此依然具有较大的柔性,在转移过程中,轻微的晃动就能使其变形,因此无法对其进行精确定位,也就不能实现其加工过程的自动化转运,这导致现阶段此类零件的加工依然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成型效率的内筒壁成型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内筒壁成型机,包括折边机构、翻转机构、扣缝机构以及整形机构,所述折边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弯折成V形卡口并将平面片材输送至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的两端分别翻转180°并在扣缝机构处使该两端对接,所述扣缝机构用于将平面片材两端压接固定使片材连接为环形筒材,所述整形机构用于将环形筒材辊压成圆筒状。
所述折边机构包括定位输送机构和成型辊组,所述定位输送机构包括分置于平面片材两端的夹持单元,所述平面片材两端的待折弯区域位于两夹持单元的外侧,所述夹持单元沿平面片材的宽度方向活动设置,所述成型辊组位于平面片材两端待弯折区域的活动路径上。
所述平面片材经成型辊组折弯后具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且第一折弯部与第二折弯部的弯折方向相反,其中第二折弯部位于第一折弯部上,且第二折弯部构成所述的V形卡口,所述第一折弯部的折角为钝角;所述成型辊组包括用于成型第一折弯部的第一辊组以及用于成型第二折弯部的第二辊组,所述第一辊组位于第二辊组上游即第一辊组先于第二辊组与平面片材接触,所述第二辊组跟随第一折弯部的翻折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辊组由至少一对圆台形对辊组成,所述第二辊组由至少两对V形对辊组成,且各V形对辊的折角沿平面片材的输送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夹持单元安装在沿平面片材宽度方向设置的滑台上,所述滑台与基座滑动连接且基座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台滑动的电缸或气缸。
所述翻转机构设置在定位输送机构的行程末端,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对称设置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沿平行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的转轴转动设置,且夹持部在垂直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设置;还包括用于驱动夹持部转动的回转驱动单元,以及用于驱动夹持部在垂直于平面片材宽度方向的平面内活动的平移驱动单元。
所述夹持部包括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所述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的其中一端固接为一体,另一端为悬伸状,所述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之间设有一个活动臂,所述第一支撑臂上与活动臂相对的一侧还设有一导辊,所述导辊与第一支撑臂转动连接,且导辊的轴线与第一支撑臂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活动臂与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平行设置,且活动臂沿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相对方向活动设置使活动臂与导辊形成夹紧动作,所述夹持部上设有用于驱动活动臂沿第一支撑臂与第二支撑臂的相对方向活动的夹紧驱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丰吾道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丰吾道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25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设备
- 下一篇:间/对苯二甲酰氯的连续生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