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2048.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88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吴蓓蕾;蒋细良;李梅;陈孝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耿超 |
地址: | 1001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芽孢 杆菌 微生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芽孢杆菌CGMCC No.19084和含有该芽孢杆菌的微生物菌剂,并提供该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向植物生长的土壤中施用如上所述的芽孢杆菌和如上所述的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地增加植物的抗病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苜蓿根腐性病害是由土传病原菌侵染导致的根腐、茎基腐病害。该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普遍发生在全世界各苜蓿栽培地区,尤其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阿根廷等国家发生严重。据估计,每年全世界由该病害造成的产量损失在20%左右,严重发生的地块甚至达到40%。我国自 1991年发现该病以来,先后在新疆、甘肃、青海等地有相关报道。因苜蓿利用年限较长,根腐病已成为苜蓿产量下降和植株衰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病因。
现有苜蓿根腐病的防治方法多为化学药剂防治,但是长期大量使用农药会对环境、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急需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以解决现有苜蓿根腐性病害。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以解决现有苜蓿根腐性病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该芽孢杆菌为苜蓿内生菌,分类命名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84。
本公开还提供了上述芽孢杆菌在防治苜蓿根腐病上的应用。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芽孢杆菌活化培养、发酵得到微生物菌剂。
可选地,所述活化培养步骤包括:将芽孢杆菌CGMCC No.19084接种于活化培养基中,培养温度为30℃-37℃,培养时间为48h。
可选地,所述发酵步骤包括:将培养后的芽孢杆菌以5%的接种比例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摇床震荡培养,培养温度为28-37℃,培养时间为24-72h。
可选地,所述活化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或 LB培养基;所述发酵培养基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或LB 培养基。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将在所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后得到的物料与惰性固体载体和粘结剂混合;所述惰性固体载体包括粘土、二氧化硅、硅藻土、高岭土、凹凸棒土、蒙脱土、膨润土、滑石粉、白碳黑和碳酸钙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粘结剂包括麦芽糖和/或糊精。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
可选地,每克所述微生物菌剂中,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84的芽孢杆菌的活菌数为108-1011CFU。
可选地,所述微生物菌剂为粉剂或溶液剂。
本公开还提供了上述微生物菌剂在防治苜蓿根腐病上的应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的芽孢杆菌和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防治苜蓿根腐性病害,并且芽孢杆菌CGMCC No.19084源自苜蓿内生菌,能够受到苜蓿植物组织的保护,比其他生防因子更易于发挥作用。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生物材料保藏
本公开的芽孢杆菌是本公开的发明人从苜蓿根部中分离的纯培养物,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084,保藏日期为2019年12月5日,保藏单位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类命名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2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