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密码鉴别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0773.4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21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支钞;王月;屈明山;李严军;李寅鑫;王支荣;唐彬;张德;谢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5B37/00 | 分类号: | E05B37/00;E05B1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蒋斯琪 |
地址: | 621999***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码 鉴别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码鉴别结构,包括两个矩形的鉴码单元,两个鉴码单元相互交错设置,两个鉴码单元可沿相互交错的方向作直线移动;两个鉴码单元相向的面上均分布有若干凸起的鉴码齿,两个鉴码单元之间保留有足够鉴码齿通过的空间间距;当两个鉴码单元相对移动,齿与齿之间能顺利交错,则表示密码正确;当两个鉴码单元相对移动,齿与齿之间阻挡,则表示密码不正确。本发明结构简单,仅设计了两个矩形的单层结构,相比传统结构,取代了只能用齿轮进行鉴码的方式,通过直线运动简单实现了既可以实现准确鉴码的功能,又完全可以通过微细加工,可使用MEMS方式量产化加工,完全符合现代微鉴码器的发展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微鉴码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码鉴别结构。
背景技术
机械密码锁是一种安全保险装置,随着半导体制造工艺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械鉴码器机构成为实现微密码锁的关键之一,特别是齿轮型鉴码器机构。
火工品中用于UQS编码的鉴码结构通常使用两组反向啮合的齿轮组,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两个旋转方向相同的齿轮的步进运动进行鉴码。例如2002年12月的《机械设计与研究》的第18卷第6期的文章“微机械密码锁中的鉴码器机构”,该文献中公开了齿轮型鉴码机构,其具体齿轮组结构如图1所示。该鉴码齿轮组包括两组齿轮,每组齿轮由各自的驱动器驱动,其工作原理都是通过齿轮的步进运动进行鉴码,若密码正确,齿轮正常旋转;若密码不正确,两轮发生干涉,立即锁定。
结合上面的鉴码结构,可以看出目前的鉴码轮一般由三到多层齿轮组成,因此使用的微细加工方法极其复杂,具体参见《新世纪新工艺》·数字设计与制造的2005年第5期的“微机械密码锁鉴码机构的UQS机理研究及其工艺实现”一文,该文献中的码轮集为5层结构,3层齿轮间隔2层垫圈,结构如图2所示。为减小装配误差和配合误差,采用基于SU-8胶的准LIGA技术进行“一体化”加工,加工工艺如图3所示。
从上述文献中的内容,可以看出,现有的鉴码器结构采用的齿轮组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微细加工工艺也较为复杂,所以需要一种结构既简单,微细加工工艺又较为简单的微鉴码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密码鉴别结构,该结构相对传统技术,结构简单,在结构简化的基础上,也简化了微细加工工艺,特别适应于现代的微鉴码器发展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码鉴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鉴码单元,两个鉴码单元相向的面上均分布有若干凸起的鉴码齿;两个鉴码单元分别沿交错方向作直线移动;所述两个鉴码单元移动至交叠位置时,两个鉴码单元相向的面之间保留有鉴码齿足够通过的空间间距;所述空间间距大于最短鉴码齿的长度,小于两个鉴码单元上鉴码齿的长度之和。
根据上述结构设计的鉴码单元,在鉴码过程中:
当两个鉴码单元相对移动,齿与齿之间不相互影响,能顺利交错开,则表示密码正确;
当两个鉴码单元相对移动,在移动到某一位置,齿与齿之间相处错不开,相互阻挡,则表示密码不正确。
进一步的,两个鉴码单元在空间上的位置设置可以设计为:两个鉴码单元相互垂直交错设置,两个鉴码单元可沿相互垂直交错的方向作直线移动;两个鉴码单元移动到交叠处,在相向的面之间保留有足够鉴码齿通过的空间间距。基于该结构,所述鉴码齿与鉴码单元也垂直。
所述鉴码单元上按照网格模式布局鉴码齿,即将鉴码单元面上划分若干个网格,然后将鉴码齿放置于网格内,鉴码齿的数量根据需要解码的密码长度进行设计,密码长度越长,鉴码齿的数量越多。两个鉴码单元上的网格布局模式需相同,以便于在控制鉴码单元移动式,更好计算其移动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07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