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供体试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20699.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5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康蔡俊;陈义旺;李临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美博阳诊断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6 | 分类号: | G01N21/76;G01N33/543;G01N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鑫君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69 | 代理人: | 刘湘菲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供体 试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体试剂及其应用。所述供体试剂包含缓冲溶液以及悬浮于其中的供体颗粒,所述供体颗粒包括载体,所述载体的内部填充有敏化剂,所述载体的表面直接或间接连接有特异性配对结合成员中的一员,其特征在于,所述供体颗粒在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不低于5%,且每克质量的所述供体颗粒中的糖含量不高于25mg。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发光检测领域,更具体地,本技术方案涉及一种供体试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IVD)技术,通常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机体包括血液、体液及组织等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相关的临床诊断信息,从而帮助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尺寸依赖物理或化学性质,在纳米尺度内,可以通过改变它们的尺寸、形状、化学组成及表面官能团等来调节其光、磁、电、热及生物学性能,特别是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远高于宏观材料的比表面积,可提供大量的空间在其表面修饰不同的分子,使得它们在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器等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这些表面修饰了不同分子的纳米材料可以有选择性地检测小分子、核酸、蛋白质和微生物等。显然,纳米材料与体外诊断技术融合后有望具有检测限更低、灵敏度更高、选择性更强等特性,而纳米材料与临床诊断分析技术相结合也将把临床体外诊断学科推向新的发展生长点。
免疫分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很多检测种类。根据测定过程中是否要将待测物质与反应体系分离可以分为非均相免疫分析和均相免疫分析。非均相免疫分析,是指引入探针进行标记的操作过程中,各种相关试剂混合反应后需要进行分离,将待测物与反应体系分离后再进行检测,是现在免疫分析中的主流方法。如广为人们熟知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等。均相免疫分析则是指在测定过程中将待测物与反应体系中的相关试剂混合反应后直接测定,而没有多余的分离或清洗的步骤。截止目前,多种灵敏的检测方法被应用于均相免疫分析,比如化学发光检测方法、电化学检测方法等。
在光激化学发光技术(Light Initiated Chemiluminescent Assay,LiCA)就是一种典型的均相免疫分析方法。它是基于被包被在一种纳米微球表面的抗原与被包被在另一纳米微球表面的抗体在液相中反应将两种纳米微球拉近,从而形成“双球”免疫复合物。即供体颗粒和受体颗粒借助抗原-抗体间结合共同组成一对“双球”体系。“双球”均是纳米微球,它们在光激化学发光系统中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相互影响,二者缺一不可。两种纳米微球在液相中有很好悬浮特性,微球在液相中和抗原或抗体相遇完全符合液态动力学特征。在680nm的激光照射下,供体颗粒的光敏剂负责将周围环境中的氧气激发为单线态氧分子。当单线态氧分子扩散到“双球”体系中的受体颗粒时,与受体颗粒中的化学发光剂产生一系列化学发光反应,从而产生610nm至620nm的发射波长光信号,通过光子计数器和数学拟合将光子数换算为靶分子浓度,从而实现“免分离”的均相免疫分析。当待测样本中不含靶分子时,两种纳米微球间就无法形成免疫复合物,此时两种纳米微球的间距超出单线态氧200nm内的传播范围,因而单线态氧在液相中迅速淬灭,检测时则没有高能级红光信号产生。该方法具有快速、均相(免冲洗)、高灵敏和操作简单的特点。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双球”存在在液相中均质性差,在用于免疫分析时重复性差、发光效果不稳定,难以兼顾高灵敏度和宽检测量程等缺陷。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之一提供了一种供体试剂,其包含缓冲溶液以及悬浮于其中的供体颗粒,所述供体颗粒在液相中被激发后能够产生活性氧,所述供体颗粒在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不低于5%,且每克质量的所述供体颗粒中的糖含量不高于25mg。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颗粒包括载体,所述载体的内部填充有敏化剂,所述载体的表面连接有特异性配对结合成员中的一员。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供体颗粒在供体试剂中的粒径分布变异系数C.V值不高于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美博阳诊断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科美博阳诊断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科美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06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气两相流平均黏度计算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位移机构及其驱动方法、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