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环境友好高阻尼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20145.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7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同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1/04 | 分类号: | C08L31/04;C08L9/02;C08K9/06;C08K3/04;C08K5/18;C08K7/00;C08K5/524 |
代理公司: | 南京泰普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0 | 代理人: | 窦贤宇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环境友好 阻尼 性能 纳米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环境友好高阻尼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步骤为:将氧化石墨烯、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再与丁腈橡胶粉末和聚醋酸乙烯酯颗粒、抗氧化剂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复合挤出,造粒,获得由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丁腈橡胶‑聚醋酸乙烯酯阻尼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纳米复合阻尼材料具有宽温域、高阻尼系数的特点,可用汽车、火车、地铁内饰的减振降噪;所述合成方法简单易行,原料均可工业化生产,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环境友好高阻尼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领域的快速发展,噪音与振动问题日益严重。噪声影响机械的产品精度、缩短机械零部件使用寿命、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车内的噪声与振动直接影响乘坐的舒适性。为此,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相应制订了严格的标准,车内噪声控制成为汽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塑料体系有聚醚型聚氨酯(PUR)、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酯、环氧树脂(EP)、互穿网络聚合物(IPN),以及金属粉、陶瓷粉、玻璃微珠填充高分子材料。橡胶体系有天然橡胶、丁基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等合成橡胶。减振涂料包括PUR、丙烯酸酯类、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沥青等。汽车行进中的振动及噪音主要来自于发动机、轮胎、悬挂系统及风阻等区域。以汽车底盘为例,钢板厚度多在0.8~1.2 mm之间,其自身的损耗因子约为0.0001~0.0006,用于车身结构后约为0.003~0.03,不足以满足抗振减噪要求,需要加装阻尼片。目前阻尼片多用沥青板材,在低温下发脆,阻尼性能也不好,难以满足长期使用。丁基橡胶是一种环保型的橡胶阻尼材料,车辆的部位和震动频率不同,每个地方阻尼片的材质是不一样的,丁基胶在某些部位是沥青很好的替代材料,但在很多地方还无法取代。丁基胶的质地太软,汽车制造设备在铺装的时候较为麻烦。在一些需要较好强度的地方,丁基橡胶无能为力。
利用丁苯橡胶与聚醋酸乙烯酯优异的宽温域高阻尼性能,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复合,同时为提高阻尼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石墨烯与碳纳米管进行增强改性,所得到的环境友好型高阻尼聚合物材料将在汽车、火车、地铁、机器设备的减震抗噪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提供一种具有环境友好高阻尼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氧化石墨烯、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进行表面硅烷化改性,再与丁腈橡胶粉末和聚醋酸乙烯酯颗粒、抗氧化剂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复合挤出,造粒,获得由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丁腈橡胶-聚醋酸乙烯酯阻尼材料。本发明将商品化的氧化石墨烯、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与商品化的丁腈橡胶粉末、聚醋酸乙烯酯颗粒以及抗氧化剂进行复合,双螺杆挤出、造粒,获得环境友好的高阻尼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环境友好高阻尼性能的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氧化石墨烯和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改性:
分别将氧化石墨烯、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用其质量百分数为0.5-5%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修饰改性;
步骤二、共混、造粒:
将1-6%质量百分数的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后的石墨烯与碳纳米管,与丁腈橡胶粉末和聚醋酸乙烯酯颗粒、抗氧化剂共混,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复合挤出,造粒,获得由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复合丁腈橡胶-聚醋酸乙烯酯阻尼材料。
本发明中,所述氧化石墨烯是单层氧化石墨烯、双层氧化石墨烯、三层氧化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羟基功能化碳纳米管是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硅烷偶联剂是KH540,KH550,KH560,KH602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中,所述抗氧化剂是芳胺、受阻酚、亚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同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同宁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201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凝露环网柜
- 下一篇:一种铝型材全方位自动检测喷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