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粪肠球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9590.0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24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闫天文;沈玉保;张辉;程学松;马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5/55;A23L33/135;A61K35/74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肖阳 |
地址: | 310019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九环路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球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其保藏号为CGMCC No.19078。该粪肠球菌是一种新型的益生菌,能够抵抗胃液的酸性环境以及能够抵抗肠道中的胆汁盐环境。其耐酸耐胆盐特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领域,具体的,涉及粪肠球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持续使用,粪肠球菌耐药性不断提高,已逐渐成为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发生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期以及医院内的尿路感染、创伤感染和菌血症的病例中。有大量研究表明,粪肠球菌能引起人和动物感染甚至死亡,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毒力因子的存在增加了其发病的几率,当机体内菌群失调或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粪肠球菌得以大量繁殖,侵入机体器官,黏附于细胞表皮,分泌毒性物质破坏细胞组织引起感染性疾病。粪肠球菌所有的毒力因子均存在于毒力岛中,而细菌的染色体及质粒是毒力岛主要存在的部位。
有研究表明,有些粪肠球菌能够产生一种由质粒编码的、能增加感染的溶血素,这可能是粪肠球菌引发败血症的重要原因,粪肠球菌可粘附至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尿道上皮细胞及心脏心肌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变化时,可引起病理反应而导致感染(狄婷婷,高原.粪肠球菌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11):1530-153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O医院通过分析487株粪肠球菌的耐药性,证明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平均耐药率大于7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平均耐药率小于3%,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不同年份呈上升趋势(周倩宜,张坚磊,卫京平.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J].微生物与感染,2008(02):8-10.)。随着越来越多的新菌株的使用,出现了少数与乳酸菌相关的副作用报道,主要为安全性和耐药性方面。人类医疗、农业种植、动物养殖中,基于疾病预防或者治疗为目的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使得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广泛、快速、持续的产生和进化,抗生素耐药性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胁,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对可用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鉴于益生菌存在菌株的特异性,我国2008年(农业部1126号公告)已经将粪肠球菌列为可饲用的微生物菌种,一般认为粪肠球菌可以产L-乳酸、分解部分蛋白质、产抑菌活性的细菌素等,具有改善肠道微环境、促进宿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益生功能。但并非所有的粪肠球菌均能作为益生菌使用,由于粪肠球菌在安全性上的特殊性,需对粪肠球菌进行多重因素的考察方可将其作为益生菌的候选者。此外,益生菌候选菌株耐受胃肠道的酸、胆盐环境是其发挥有益生理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人体的众多防御机制中,胃酸提供的强酸环境对微生物的影响最大,微生物从口腔进入消化道后,绝大部分会被胃酸杀死,只有具有耐酸特性的细菌方能存活;胆盐是由肝细胞分泌的胆汁酸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而形成的钠盐或钾盐,人体小肠中胆盐浓度一般在0.03%-0.3%,可以在细胞外产生高渗透压,对菌体细胞造成影响。因此益生菌必须具有耐酸、耐胆盐特征才能保证在胃肠道中保持一定的数量。综上所述,安全、无毒副作用、耐酸、耐胆盐、遗传稳定等是筛选优良益生性粪肠球菌的重要前提,只有达到上述标准的粪肠球菌才能在服用后,耐受宿主严苛的消化道环境到达肠道,安全地对人体产生有益作用。
另外,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一些以粪肠球菌为有效成分的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疾病,如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包含粪肠球菌及另两种益生菌;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复方嗜酸乳杆菌包含粪肠球菌及两株嗜酸乳杆菌。上述药物可用于治疗腹泻、便秘等胃肠道疾病。
但目前确定可作为益生菌的粪肠球菌种类并不多,亟待开发新的、安全的益生性粪肠球菌,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株具有优良耐酸耐胆盐特性的益生性粪肠球菌。
本发明是基于发明人的下列发现而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95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