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419555.9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5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唯理;郑瑞松;骆浩;甘平生;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美时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A61B6/04;G07C9/32;H04N7/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孙永智 |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载 人工智能 dr 检测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系统及其方法,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主机单元、车载DR单元、DR自动控制单元、人工智能单元、体征提取单元、门禁单元、监控单元、语音提示单元;人工智能单元、主机单元、DR自动控制单元和车载DR单元依次双向通信连接;所述体征提取单元、门禁单元、监控单元、语音提示单元分别与人工智能单元连接。本发明通过移动医疗车与人工智能DR进行结合,向机动性高的移动医疗车加入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控制,使每一位检查者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得到最佳的放射剂量,并且医师必要参与的操作环节由自动化控制,解放了双手提高了效率,专业人员数量缺乏的情况下医师可以更加轻松的工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系统和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医疗改革的逐步推进与实行,医疗分诊制度将在未来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家要求将建立一套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机制,从而实现对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医疗改革面临的现实情况是,我国医疗资源分布的严重不平衡与医生技师的相对缺乏。这种情况在边远以及交通不便的经济落后地区尤为严重,且在上述地区生活的居民因环境、经济因素等各种原因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往往已经难以治疗。
相对于基层当地医院,加载DR的移动医疗车具有机动灵活、覆盖面大、仪器利用率高、无需重复采购等一系列优势。数个基层医院可共用一台DR移动医疗车,甚至可专设随车医生,负责体检的实施与影像的诊断。如此不但节约了大大节约了医疗器材的采购成本,更可极大程度上缓解基层医疗人才缺失,改善医疗器材采购后无人会用的尴尬境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系统及其方法,通过移动医疗车与人工智能DR进行结合,向机动性高的移动医疗车加入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控制,使每一位检查者都能根据实际情况得到最佳的放射剂量,并且医师必要参与的操作环节由自动化控制,解决了现有的医生技师缺乏、体检医师身兼数职导致效率低、劳动量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系统,包括主机单元、车载DR单元、DR自动控制单元、人工智能单元、体征提取单元、门禁单元、监控单元、语音提示单元,
所述人工智能单元、主机单元、DR自动控制单元和车载DR单元依次双向通信连接;所述体征提取单元、门禁单元、监控单元、语音提示单元分别与人工智能单元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载DR模块包括车载专用球管立柱子系统、车载专用平板立柱子系统、车载专用折叠床。
优选地,所述体征提取单元包括身高测量模块、体重测量模块。
优选地,所述门禁单元包括屏蔽门、二维码扫描装置。
优选地,所述监控单元包括摄像头、视讯传输模块、声讯传输模块。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车载人工智能DR检测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体检者进行编号,按次序使体检者于体征提取单元上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体征信息,并将测量所得信息以及所要检查的部位根据编号录入相应体检者信息中,存入主机;
步骤S2:体检者在门禁系统外扫描二维码,主机根据所得二维码确认体检者,并将其体征信息以及检查部位传输给人工智能系统与DR自动控制系统;
步骤S3:人工智能系统通过体检者的体征信息与体检部位分析,确认最符合当前体检人的曝光时间和曝光强度,并控制DR自动控制系统进行适当的摆位;
步骤S4:自动摆位完成,屏蔽门打开,体检者提示进入屏蔽房并根据提示做出相应摆位;
步骤S5:屏蔽门关闭,DR系统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美时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美时影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955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