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炼油碱渣酸化尾气的处理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1418211.6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17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汪鹏;赵磊;王新;刘忠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53/75 | 分类号: | B01D53/75;B01D53/86;B01D53/48;B01D53/72;B01D53/52;B01D53/44;C02F1/66;C10G19/08;C02F101/1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炼油 酸化 尾气 处理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炼油碱渣酸化尾气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碱渣进行酸化处理,产生酸化尾气即第一废气流;(2)将第一废气流通入催化氧化脱硫单元中,催化氧化脱硫单元包括催化氧化脱硫模块和硫转化模块,在脱硫催化剂存在下将硫化物催化氧化为SO2,并产生第二废气流;脱硫催化剂是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涂覆氧化铝-氧化钛复合涂层,再浸渍于复合浆液中,所述复合浆液是由SSZ-13分子筛负载活性组分制备的,其中活性组分为钒,铈或/和铜;(3)第二废气流进入硫转化模块,将SO2转化成SO3并产生第三废气流;(4)第三废气流进硫吸收单元,吸收SO3后产生第四废气流;(5)第四废气流通入催化氧化脱烃单元中,在烃氧化催化剂存在下脱除VOCs,排出净化气;所述催化氧化脱烃单元包括脱烃换热器、脱烃加热器、脱烃反应器,反应器内装填有烃氧化催化剂,烃氧化催化剂的载体为涂覆有氧化铝的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蜂窝孔密度为200~300目,活性金属为Pt/Pd,活性组分以元素计占氧化铝涂层重量的0.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炼油碱渣来自炼油碱渣废液、乙烯和石油化工含硫化钠和有机硫化物钠盐的碱渣废液、有机酸盐碱渣废液,这些碱渣废液在酸化或中和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含硫化物、酚、石油烃类物质的酸化尾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酸化处理是将碱渣与硫酸送入酸化反应器充分接触,控制酸化pH为2-7,并通入空气,产生酸化尾气,尾气中含有机硫化物、硫化氢、VOC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酸化pH为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催化氧化脱硫模块包括脱硫反应器,脱硫反应器中装填脱硫催化剂,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为150~450℃,废气通过催化剂床层的体积空速为1000~50000h-1,控制反应器出口温度不高于8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0~400℃,控制反应器出口温度为450~5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脱硫催化剂是在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表面涂覆氧化铝-氧化钛复合涂层,再浸渍于复合浆液中,所述复合浆液是由SSZ-13分子筛负载活性组分制备的,其中活性组分为钒、铈或/和铜,以蜂窝载体质量计,氧化铝的含量为1%~5%,氧化钛的含量为5%~8%,SSZ-13分子筛的含量为1%~3%,活性组分以五氧化二钒计含量为0.1%~0.5%,氧化铈的含量为0.005%~0.01%,氧化铜的含量为0.011%~0.0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为:(a)将SSZ-13分子筛等体积浸渍于活性组分前驱体溶液中,所述活性组分为钒,铈或/和铜,浸渍完后干燥、焙烧,获得SSZ-13分子筛负载活性组分的复合物粉体;(b)将复合物粉体制备成复合浆液,将涂覆氧化铝-氧化钛复合涂层的蜂窝载体置于复合浆液中浸渍,经干燥、焙烧后获得整体式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SSZ-13分子筛通过水热法合成,比表面积为600-700 m2/g,孔容为0.25-0.3cm3/g,其中微孔占90%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活性组分前驱体溶液中,偏钒酸铵的浓度为0.35-0.66mol/L,活性组分中钒、铈、铜的摩尔比为1:(0.1-0.2):(0.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821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炼油碱渣的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