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及天线有效
| 申请号: | 201911418031.8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0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生;刘培涛;李明超;薛泉;车文荃;黄明达;陈礼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赵潇君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相器 单元 天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及天线,移相器单元包括介质基材及可移动电路。介质基材包括板体及限位件,限位件与板体配合形成滑道,且板体及限位件朝向滑道的一侧均形成有金属线路,以构成固定线路层。可移动电路穿设于滑道内,由板体与限位件配合实现限位。滑道对可移动电路可起到较好的限位及导向作用,故可移动电路滑动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出现波动。进一步的,板体及限位件上均形成有金属线路,故所得到的固定线路层为立体而非单面结构。因此,固定线路层与可移动线路层为多面耦合,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加强。即使可移动电路的滑动过程存在波动,也可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可见,上述移相器单元及移相器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及天线。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电调基站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移相器又是电调基站天线的最核心部件。现有的移相器主要通过包括介质滑动式及导体滑动式两种实现移相的方式。
导体滑动式移相器通过移动导体来改变移相器的电长度,达到相位变化的目的。一般包含固定电路、可移动的耦合电路,并通过塑料件将耦合电路压紧于固定电路。但是,耦合电路滑动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起伏,导致与固定电路之间产生间隙,这会影响移相器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移相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移相器单元、移相器及天线。
一种移相器单元,包括:
介质基材,包括板体及位于所述板体一侧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板体配合形成滑道,且所述板体及所述限位件朝向所述滑道的一侧均形成有金属线路,以构成固定线路层;及
可移动电路,具有可移动线路层,所述可移动电路穿设于所述滑道并沿所述滑道的延伸方向可滑动,所述可移动线路层与所述固定线路层耦合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U型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罩设于所述板体表面,并使所述滑道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路层沿垂直于所述滑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且每个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板体的一端形成有限位凸起,所述滑道呈两端开口的槽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路层沿垂直于所述滑道延伸方向的截面呈U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移动线路层与所述固定线路层的线路延伸方向一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线路层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传输线,所述可移动线路层包括两个平行且间隔的分支线,且两个所述分支线分别与两个所述传输线耦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背向所述限位件的一侧覆设有金属地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体开设有镂空部,且所述可移动电路伸出所述滑道的部分在所述板体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镂空部内。
一种移相器,包括多个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移相器单元共用所述介质基材。
上述移相器单元及移相器,可移动电路穿设于滑道内,由板体与限位件配合实现限位。滑道对可移动电路可起到较好的限位及导向作用,故可移动电路滑动的稳定性更好,不易出现波动。进一步的,板体及限位件上均形成有金属线路,故所得到的固定线路层为立体而非单面结构。因此,固定线路层与可移动线路层为多面耦合,两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加强。即使可移动电路的滑动过程存在波动,也可保持耦合连接的稳定。可见,上述移相器单元及移相器的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
一种天线,包括如上述优选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移相器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8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