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柜中梁及其冷柜在审
申请号: | 201911417366.8 | 申请日: | 2019-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4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任开龙;范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11/00 | 分类号: | F25D11/00;F25D23/02;F16J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常伟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柜 及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柜中梁及其冷柜,所述冷柜中梁包括:位于所述冷柜中梁内部的第一中空腔,所述冷柜中梁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中空腔相互连通;以及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密封所述冷柜中梁相对的两端的所述第一开口,使得所述第一中空腔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藉由密封的腔室提高了其保温性能,克服冷柜中梁的表面容易凝露和结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关于一种冷柜用中梁及具有其的冷柜。。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冷柜一般都需采用两个或者更多个门体的设计,两个或者更多个门体并排安装于箱体上,为使每个门体都能独立开闭,两个门体间需要留有间隙,在间隙向下对应的箱体部位,市面上的冷柜产品普遍采用在此部位安装中梁,来实现门体上安装的门封与箱体上安装的中梁紧压接触,从而避免箱内冷量从两门之间装配间隙直接流失。然而由于中梁位于冷柜的箱体的开口处,与箱体内的密闭空间直接接触,这使得中梁的温度较低,中梁上表面通过两门体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部分容易将空气中的水分沉积在中梁上表面,在持续低温的作用下,沉积在中梁表面上的水分会结冰导致门体上的门封和中梁粘连,门体开启困难,且关闭门体时门封会磕碰在冰层上,使得门封易损坏;同时,门封与冰层接触时间过长会导致门封弹性降低,密封效果减小,不利于箱体内的密闭空间中冷量的保持。
现有的克服上述中梁结构表面凝露或结冰现象的技术手段通常包括:中梁结构内填充泡沫、发泡;或者,在中梁结构中增加防露管、增加加热丝等方式。
其中,对于中梁结构采用填充泡沫的形式,泡沫多采用切割的形式,密度较低,保温效果较差;对于中梁结构采用发泡结构,受发泡工艺、发泡材料的制约较大,现有发泡中梁结构都采用自由发泡的形式,保温效果也很难保障;对于中梁结构中设置加热丝的形式,中梁温度能提升,但存在加热丝漏电的安全隐患,且如加热丝温度控制不好,存在起火的隐患;另外,快速化霜,加热丝功率比较大,耗电高;对于中梁结构中设置防露管的形式,生产工艺比较复杂,焊点增加,存在制冷剂泄漏不制冷风险。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工艺简单、保温效果好的冷柜中梁为本发明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柜中梁及其冷柜,所述冷柜中梁具有工艺简单、保温效果好,能够实现冷柜中梁上表面凝露或者结冰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柜中梁,所述冷柜中梁包括:位于所述冷柜中梁内部的第一中空腔,所述冷柜中梁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中空腔相互连通;以及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密封所述冷柜中梁相对的两端的所述第一开口,使得所述第一中空腔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位于所述冷柜中梁内部的第二中空腔,所述冷柜中梁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中空腔相互连通;以及第二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层密封所述冷柜中梁相对的两端的所述第二开口,使得所述第二中空腔形成封闭的第二腔室。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密封层和所述第二密封层的材料分别为硅酮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闭的第一腔室与所述封闭的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或者,所述封闭的第一腔室与所述封闭第二腔室相互隔离。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封闭的第一腔室与所述封闭的第二腔室分别充入空气和/或惰性气体。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惰性气体包括氩气、氪气、氙气、氦气或者其中任意多种的组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冷柜中梁的材料为选自PVC树脂;所述PVC树脂经挤出工艺形成所述冷柜中梁。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VC树脂中添加有低导热系数的隔热材料,所述隔热材料包括:玻璃纤维、气凝胶毡或者聚氨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73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