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烹饪进程中的烹饪器具内的操作模式的判断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911416496.X | 申请日: | 2019-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5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昭民;李凡;李婧;敬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酷平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36/32 | 分类号: | A47J36/3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6 | 代理人: | 邹涛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烹饪 进程 中的 器具 操作 模式 判断 方法 | ||
1.一种烹饪进程中的烹饪器具内的操作模式的判断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启动烹饪器具开始烹饪,进入步骤二;
步骤二,通过设置在烹饪器具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烹饪器具的初始温度T0,T0的单位为℃,进入步骤三;
步骤三,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每个加热周期为1秒,当其为第一次加热时为第一个加热周期,当其为第二次加热时为第二个加热周期,以此类推;进入步骤四;
步骤四,通过设置在烹饪器具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得烹饪器具的当前温度T器具传,T器具传的单位为℃,进入步骤五;
步骤五,当T器具传≥100℃时,进入步骤十二;否则进入步骤六;
步骤六,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后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量M水,M水的单位为g;
M水=【(W总-Q总水散)/(T器具传-T0)-C器具】/B水,
W总为当前提供给烹饪器具的总功,W总的单位为J;
W总=W之前+W当前;
W之前为之前提供给烹饪器具的前总功,W之前的单位为J;
Q总水散为烹饪器具的总水散热量,Q总水散的单位为J;
Q总水散=Q开水散+Q热损耗;
Q开水散=P水散*Z总时间;
Q开水散为煮水时的散热量,Q开水散的单位为J,
P水散=【(T器具传-T0)/2+T0】*N水散;
Z总时间为加热开始后累计的总加热时间;
N水散为水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100℃时,N水散的取值范围为0.8~20J/(℃秒);
T器具传为烹饪器具的当前温度,T器具传的单位为℃;T器具传通过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获得;
T0为当前温度;所述当前温度T0为烹饪进程开始时,烹饪器具的温度;由用户通过烹饪器具的中控器输入而获得或者通过与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相接的中控器获得;
Q热损耗为烹饪器具的热源热损耗,Q热损耗的单位为J,
Q热损耗=P热损耗*Z总时间;
Q热损耗=P热损耗*Z总时间,
B水为水的比热容,在传感器温度为0℃~100℃时,B水为4.2J/(g℃);
然后,进入步骤七;
步骤七,当M水≥P时,进入步骤八,否则进入步骤三,进行下一个加热周期;
其中,P的取值范围为200~350ml,或者,P的取值范围为200~350g;
步骤八,烧水模式,进入步骤九;
步骤九,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的炖煮物的当前水温为T水,有T水=(W当前-Q当前煮水散)/(C水+C器具)+T之前炖煮,
W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内提供给烹饪器具的当前功,
W当前=P当前*Z当前,W当前的单位为J;
P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功率,P当前的单位为J/秒,通过烹饪器具的输入端或选择端确定;
Q当前煮水散为烹饪器具内的炖煮物在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散热量,Q当前煮水散的单位为J,
Q当前煮水散=Q当前热损耗+Q煮水散;
其中,T之前炖煮为当前加热周期之前炖煮的上一个加热周期的T水;当计算是从第一个加热周期开始时,T之前炖煮为通过烹饪器具的传感器所获得的烹饪器具的当前温度T0,T之前炖煮和T0的单位分别为℃;
Q煮水散为炖煮水时的散热量,Q煮水散的单位为J,
Q煮水散=N水散*T之前炖煮*Z当前,
N水散为水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100℃时,N水散的取值范围为0.8~20J/(℃秒);
C水为水的热容,
C水=B水*M水,C水的单位为J/℃;
B水为水的比热容,B水的单位为J/(g℃);
M水为水的质量,M水的单位为g;
然后,进入步骤十;
步骤十,当T水≥100℃时,进入步骤十一,否则,进入步骤三;
步骤十一,退出,并进入控温模式;
步骤十二,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后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的烹饪油量M油,当M油≥F时,进入步骤十七,否则,进入步骤十三;其中,F的取值范围为200~350ml,或者,F的取值范围为200~350g;
计算经过第一个加热周期后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的烹饪油量M油,M油的单位为g;
M油=【(W总-Q总油散)/(T器具传-T0)-C器具】/B油,
W总=W之前+W当前;
Q总油散为烹饪器具的总油散热量,Q总油散的单位为J;
Q总油散=Q烹饪油散+Q热损耗;
Q烹饪油散为烹饪油的散热量,Q烹饪油散的单位为J,
Q烹饪油散=P烹饪油散*Z总时间;
P烹饪油散=【(T器具传-T0)/2+T0】*N烹饪油散;
N烹饪油散为烹饪油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220℃时,N烹饪油散的取值范围为0.1~20J/(℃秒);
B油为油的比热容,B油为1.8~2.4J/(g℃);
步骤十三,进入炒菜模式,然后进入步骤十四;
步骤十四,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后的煎炒物当前表面温度为T炒;然后进入步骤十五;
在烹饪进程中,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器具内表面的当前温度为T炒,有T炒=(W当前-Q当前总炒散)/C器具+T之前炒,
Q当前总炒散为在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炒散热总量,Q当前总炒散的单位为J,
Q当前总炒散=Q当前热损耗+Q当前炒散;
Q当前热损耗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器具的热源热损耗,Q当前热损耗的单位为J,
Q当前热损耗=P热损耗*Z当前,P热损耗为烹饪器具的预设常量,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P热损耗的单位为J/秒;
其中,T之前炒为当前加热周期之前的上一个加热周期的T炒;当计算是从第一个加热周期开始时,T之前炒为通过烹饪器具的传感器所获得的烹饪器具的初始温度T0,T之前炒和T0的单位分别为℃;
Q当前炒散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器具的散热量,Q当前炒散的单位为J,
Q当前炒散=N器具*T之前炒*Z当前,
N器具为烹饪器具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220℃时,N器具的取值范围为0.1~20J/(℃秒);
C器具为烹饪器具的热容,
C器具=B器具*M器具,C器具的单位为J/℃;
B器具为烹饪器具的比热容,B器具的单位为J/(g℃);B器具为烹饪器具的预设常量,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
M器具为烹饪器具的质量,M器具单位为g;M器具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
步骤十五,当T炒≥R时,进入步骤十六,否则进入步骤三;其中,F的取值范围为170~210℃;
步骤十六,退出,进入控温模式;
步骤十七,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后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的水量M水,M水的单位为g;
M水=【(W总-Q总水散)/(T器具传-T0)-C器具】/B水,
W总为当前提供给烹饪器具的总功,W总的单位为J;
W总=W之前+W当前;
W之前为之前提供给烹饪器具的前总功,W之前的单位为J;
Q总水散为烹饪器具的总水散热量,Q总水散的单位为J;
Q总水散=Q开水散+Q热损耗;
Q开水散=P水散*Z总时间;
Q开水散为煮水时的散热量,Q开水散的单位为J,
P水散=【(T器具传-T0)/2+T0】*N水散;
Z总时间为加热开始后累计的总加热时间;
N水散为水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100℃时,N水散的取值范围为0.8~20J/(℃秒);
T器具传为烹饪器具的当前温度,T器具传的单位为℃;T器具传通过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获得;
T0为当前温度;所述当前温度T0为烹饪进程开始时,烹饪器具的温度;由用户通过烹饪器具的中控器输入而获得或者通过与烹饪器具的温度传感器相接的中控器获得;
Q热损耗为烹饪器具的热源热损耗,Q热损耗的单位为J,
Q热损耗=P热损耗*Z总时间;
Q热损耗=P热损耗*Z总时间,
B水为水的比热容,在传感器温度为0℃~100℃时,B水为4.2J/(g℃);
当M水≥K时,进入步骤十八,否则进入步骤二十二;其中,K的取值范围为1900~2100ml,或者,K的取值范围为1900~2100g;
步骤十八,烧开水模式,进入步骤十九;
步骤十九,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后的当前烹饪器具内的炖煮物的当前水温为T水,
有T水=(W当前-Q当前煮水散)/(C水+C器具)+T之前炖煮,
W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内提供给烹饪器具的当前功,
W当前=P当前*Z当前,W当前的单位为J;
P当前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功率,P当前的单位为J/秒,通过烹饪器具的输入端或选择端确定;
Q当前煮水散为烹饪器具内的炖煮物在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散热量,Q当前煮水散的单位为J,
Q当前煮水散=Q当前热损耗+Q煮水散;
其中,T之前炖煮为当前加热周期之前炖煮的上一个加热周期的T水;当计算是从第一个加热周期开始时,T之前炖煮为通过烹饪器具的传感器所获得的烹饪器具的当前温度T0,T之前炖煮和T0的单位分别为℃;
Q煮水散为炖煮水时的散热量,Q煮水散的单位为J,
Q煮水散=N水散*T之前炖煮*Z当前,
N水散为水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100℃时,N水散的取值范围为0.8~20J/(℃秒);
C水为水的热容,
C水=B水*M水,C水的单位为J/℃;
B水为水的比热容,B水的单位为J/(g℃);
M水为水的质量,M水的单位为g;
然后,进入步骤二十;
步骤二十,当T水≥100℃时,进入步骤二十一,否则,进去步骤三;
步骤二十一,退出,进入控温模式;
步骤二十二,进入油炸模式,然后进入步骤二十三;
步骤二十三,计算经过对应的加热周期后的烹饪器具内表面的当前温度T煎炸,然后进入步骤二十四;
有T煎炸=(W当前-Q当前煎炸散)/(C油+C器具)+T之前煎炸,
Q当前煎炸散为在当前加热周期内的当前煎炸散热量,Q当前煎炸散的单位为J,
Q当前煎炸散=Q当前热损耗+Q当前油散;
Q当前热损耗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烹饪器具的热源热损耗,Q当前热损耗的单位为J,
Q当前热损耗=P热损耗*Z当前,P热损耗为烹饪器具的预设常量,通常由烹饪器具的生产厂家提供;P热损耗的单位为J/秒;
其中,T之前煎炸为当前加热周期之前的上一个加热周期的T煎炸;当计算是从第一个加热周期开始时,T之前煎炸为通过烹饪器具的传感器所获得的烹饪器具的初始温度T0,T之前煎炸和T0的单位分别为℃;
Q当前油散为当前加热周期内的油的散热量,Q当前油散的单位为J,
Q当前油散=N表面油散*T之前煎炸*Z当前,
N表面油散为表面油的散热系数,在传感器温度为0℃~220℃时,N表面油散的取值范围为0.1~20J/(℃秒);
C油为油的热容,
C油=B油*M油,C油的单位为J/℃;
B油为油的比热容,B油为1.8~2.4J/(g℃);
M油为油的质量,M油的单位为g;
C器具为烹饪器具的热容,
C器具=B器具*M器具,C器具的单位为J/℃;
步骤二十四,当T煎炸≥L时,进入步骤二十五,否则进入步骤三;其中,L的取值范围为158~172℃;
步骤二十五,退出,进入控温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酷平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酷平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141649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